“上海海运市场国企恶性竞争 等于每天白扔一宝马”————新闻评述

netrats
netrats 等退休老头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545 浏览

[提要] 上海通往日本航线是国际海运市场竞争的主战场之一,8大航运公司在这条航线上展开了激烈竞争。竞争主要手段是竞相压价,致使市场出现负运价,一天损失10万美金,相当于一辆宝马。 

 记者调查:海运负运价后仍有钱赚 每集装箱可赚得200美元

  《焦点访谈》2006年9月21日播出节目《海运惊现“负运价”》,以下为节目内容:

  演播室主持人 敬一丹:

  我们都熟悉一个相声——《卖布头》,里面有这样一个情节:竞争叫卖到了激烈的时候,去5毛让5毛,恨不能让人把布白拿走,赔本赚吆喝也在所不惜。我们都会觉得这是经过艺术大师侯宝林加工以后的夸张和幽默,在现实生活中怎么会有这样的怪现象呢?可是前不久,我们的记者在繁华的大都市上海采访的时候看到,在这里的国际海运市场上,这一幕真的上演了

  解说:
  上海是我国一个重要的海运港口,从这儿通往日本的航线成为国际海运市场竞争的主战场之一。现在有8大航运公司在这条航线上展开了激烈竞争,竞争的主要手段就是竞相压价,看谁比谁低。按说压价的底线大概就是零运费了吧,也就是白运,但令人目瞪口呆的是,零运费早在3年前就被突破了,现在是负运费,就是给你运货到日本不要钱,还倒给你钱。

  记者:到了今年七八月份的时候,负报价的极限到了什么样子?

  张萍 山东烟台国际海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负210(美元)。

  记者:小箱子?

  张萍:小箱子负210(美元)。

  记者:大箱呢?

  张萍:大箱负420(美元)。

  解说:

  运一个集装箱倒给几百美元,大轮船天天开,那轮船公司得赔多少钱呀?我们听听轮船公司的一个粗算。

  张萍:如果负200块钱,我们原来算过,(每周)3800箱的话,(赔)76万美金。

  记者:一周赔76万美金?

  张萍:是吧,是这样的吧。

  记者:我听到在上海的海运有个非常形象的说法,说船运公司现在每天把一辆别克车往海里推。

  张萍:哪止。

  记者:都不止?

  张萍:别克车多少万,30万,一个月才多少万。

  记者:一天推一辆都不止?

  张萍:我们一开始的时候,当市场刚开始出现负运价的时候,当时我就在那儿想,这一天一开始说一天要推辆桑塔纳,然后后来说,一天推一辆奥迪,现在我都不敢想是什么东西了。我都觉得如果是(一周)76万美金的话,一天意味着10万美金。

  记者:这得是什么车?

  张萍:11万美金是什么车?

  记者:一辆宝马。

  解说:

  即便如此,也没有一家公司退出这场竞争。那么,这样的怪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呢?业内人士介绍,首先是由于进入日本航线的门槛降低,过去的审批制变成了备案制,几年前,运费又出现过1000美元以上的高运价,于是大家一拥而上,几年内运力极度扩张。

姚莉 上海市锦江航运有限公司总经理:

  这几年你说锦江的运力增加多少,是比2000年增加了一倍,当然2000年舱位利用率也很低的,他们(其它公司)不是一倍的问题,是四五倍呀,可能五六倍。



  任成芳 上海市锦江航运有限公司经营业务部经理:

  为什么会出现负运价,就是可能运力的舱位增加,大大超过了运量的增加,运力过剩等于是。

  解说:

  运力大增,而货物没有那么多,过度竞争就开始出现了。

  张萍:也曾经出现过负150(美元)的价钱,当时我们公司是没有跟的,我们公司一直做负70(美元)的价钱,但是我们坚持了两个周之后,我们等于说每一班船上都会一周比一周少100个T(集装箱),每一班船上少100个T(集装箱),这个压力就很大了。

  解说:

  竞争中,价格很快就降到了保本线以下,但大家却没有止住,追求的是希望自己的比别人价格低一点儿,好把别人的货挖过来一点儿。

  郑斌 上海海华轮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彼此之间还有这样的感觉,可能我多拿到一箱,你们就会少一箱,那么事实上,你在这个市场上支撑的情况可能就会短一天或者是短一周。

  姚莉:老想着,今天签好合同了,我今天使一招,你们都不行,我明天(装)满了,哪怕赢一个航次也好,为什么要有这种心态呢?

  解说:

  俱败俱伤的结果开始让各家公司的头脑清醒了一点儿,开始尝试着坐在一起协调,以阻止恶性竞争。去年夏天,由船东协会牵头,召开了各公司的协调会,几经反复终于达成了协议,上调运价,为了防止有人偷着降价,还收了35万保证金。

  张萍:你如果不调的话,什么情况下罚多少钱。

  记者:这个很有操作性的?

  张萍:对。

  记者:可操作性这么强的协调,最后奏效了没有?

  张萍:这个是比较遗憾。

  记者:为什么这么说?

  张萍:船价涨价好像只涨了半个周。

  记者:三天?

  张萍:对,涨了三天的运价。

  任成芳:很多船公司不是很守信用,台上谈一套,地下又做一套。

  记者:既然船东协会给你们组成松散组织,有了大家一些认可的协定,那么在这里面,是不是如果是检查的话,可以检查他跟客户签订的运输协议,这个经济合同是要有效的,上面要有运价,怎么做手脚?

  任成芳:那我可以另外的手段,您先付给我300(美元),到时候我年底退给你不就行了。

  记者:还有这种操作呢?

  任成芳:那里面五花八门。

  记者:电询特价,可确认特价。

  任成芳:可确认特价,确认特价。

  记者:也就是说这些报的实际并不是真正执行的价格。

  任成芳:然后您来了以后,再确认。

  记者:实际等到真正提供出来的,你们业内搁到桌子上这一份基本上都是假的?

  任成芳:都是假的。

  记者:真正有效的是这句话?

  任成芳:对,还有确认。

  记者:电话确认。

  姚莉:最后违反的人,不诚信的人先得益。

  记者:他得什么益呢?

  姚莉:他的(舱位)利用率高。

解说:

  其实,竞争各方在对外时,都没有什么真话,我们在采访时也有体会,作为国企大公司的锦江公司在介绍他们的运价时也打了埋伏。



  记者:你印象里面,从你手下报出去的最低报价是多少?

  任成芳:大概就是负六七十(美元)吧。

  记者:你们报最低就是负六七十(美元)吗?

  任成芳:对呀。

  解说:

  而我们看到他们8月份的报价单上写的可不是这样,而是市场最低的负210美元。同时,他们的报价单上打的“量大电议”也是赫然在目。我们宁愿相信这都是过度竞争带来的迫不得已之举。紧接而来的疑问是,既然恶性竞争已经赔到了这步田地,那么,为什么没有人肯退出来呢?

  郑斌: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能够往后撤的一个过程,从经济面上来讲,人员的配备,船队的组合,包括你和约的签订,都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个你收放自如的这样一个做法。

  解说:除了这个行业特殊性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则是一种奇特的竞争心态在作怪。

  郑斌:我觉得你还能坚持多久?

  记者:互相在猜对方。

  郑斌:对,看看对方的底牌,或者是还有多少底牌可以竞争,这个时候他要实现的可能商业的战略目的是,我尽快地把别人能够逐出这个市场,然后求得一个运价的迅速恢复。

  记者:这个时候是不是一个唯一的目的,基本上各家参加竞争的商家都是想把别人挤垮?

  郑斌:对。

  解说:

  壮士断臂都想断别人的臂,自己来当最后的赢家。还有一点不能不提的是,很多业内人士指出的,这里打的不可开交的全是国有企业,外国公司是一家也没有了。

  记者:在这里我听到只有国企才能在里面撑下去。

  任成芳:可能国企亏得起。

  记者:那么之所以能在这样报价的情况下,就这么往下扛下去,跟国有企业的性质,也就是说它的资金来源有关系吗?

  张萍:这个话说起来,说起来上升高一点就不太好说,但是就是说,我们就说如果不是国有企业的话,如果今天是从你我的口袋里往外掏钱的话,我们愿不愿意一天往外掏这么多?我们能不能坚持这么久?

  解说:

  那么,在这样的恶性竞争下,究竟是谁获得了真正得好处呢?

  张萍:一到负运价的情况下,在贸易的合同中,价格上都会有所体现,所以不管谁定舱,最后应该来说得益的还是买方,也就是货主,卖方应该是日本的收货人那边。

  解说:上海至日本航线表面上的热闹繁荣下,是国家的钱流水一般淌走,就这样,还有公司在租船扩大规模,一些退出竞争的日本公司,干脆把船租给中国公司,使竞争进一步白热化。

  任成芳:那不是让日本人笑话吗?我有时候跟日本客户在谈,有时候觉得他们说,你们这个简直不可思议。

  记者:日本人也觉得这个很滑稽。

  任成芳:不可思议,真的,我觉得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也不是一个好的事情,所以我们也强烈地呼吁有关政府机构能够出来干预一下。

  解说:

  面对如此航运业的发展,业内人士只能一声叹息。

  郑斌:如果整个情况不发生变化的话,明天整个市场的竞争或者残酷的市场环境的出现,要比今年出现的可能性还要大,程度还要大。

  演播室主持人 敬一丹:

  看着这样每天成千上万的损失,我想很多人都会感到心疼。市场经济下竞争本属正常,但是恶性竞争带来的后果不是多赢,而是全输!这样的竞争参与者竟然没有一家打算放弃,打算止亏,甚至连行业协会的提价协议都不能遵守,而他们都是国企!又一次起航,又一次损失,这在催促着政府和有关部门尽快出手整治这样的不良竞争,以保护我国自己的海运行业。

——————————————————————————————————————————————————————


以下为沙龙讨论:

chenflyer :关于那篇报道,我觉得观点非常模糊,不知道他们的报道重点是什么,思路也非常混乱。不过航运市场这个系统实在太大,我也只能以我想到的来说几点。


如果亏本真的是他们所看到的那些,那么对于这部分运力,其实可以由以下选择来平衡的:
(1)上海-日本航线的集装箱船运力大都属于近洋、沿海。在这个航线上如果出现运力极度过剩,船公司会选择调运力到其他近洋或沿海航线或支线。条件:该航线效益<<其他航线效益
(2)如果整个航运市场的运力出现过剩,部分运力闲置或出售或出租。条件: 船舶闲置保养成本<效益<0
(3)如果整个航运市场的运力出现过剩,部分运力进入拆船市场。条件:效益<船舶闲置成本
           运价与运力之间的关系非常敏感!从航运市场的周期来看,2005年度运价达到顶峰,造船市场也在顶峰,造船厂的订单已经到2009年,所以航运市场的运力在2005年缺口最大。随着2005年末和2006年、2007、2008年大量运力投入市场,运价与运力之间会达到平衡,并且运力过剩。这就是从今年开始运价下降的原因。


报道中所指的抢货可由以下几点来解释:

(1)上海-日本航线上货流不平衡。(在航运市场上,除了香港这种进口与出口基本平衡的港口,其他港口都会有空箱的调运。)在上海-日本方向上,出现大量空舱,则选择更多的揽货是正确的。(补充:对于航运成本来说,可分成两大部分: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大致划分标准就是随着载箱量改变而改变的成本称可变成本。)

(2)上海-日本航线上的货并非全以日本为终点港。我们知道,神户一直是把上海港作为直接竞争对手的,他们在抢什么?抢东亚枢纽港的地位!所以,上海-日本航线上的很多货是通过神户港转运到欧洲或美洲远洋航线上。我们看到的这段航线上不赚钱,但航运公司在远洋航线上赚钱。

(3)货主的习惯性消费选择。货主对航运公司的选择跟我们日常生活一样,会选择习惯的商家。船公司的抢货是对航运市场的抢占。 


水无穷处 :你的观点是不是符合实际呢?

从你的说法上:
有“其实可以由以下选择来平衡的”——事实上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这么选择的?? 
也有“报道中所指的抢货可由以下几点来解释”——不知道你的解释又有多少是符合船公司的呢??


chenflyer:回复 #2 水无穷处 的帖子

有“其实可以由以下选择来平衡的”——事实上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这么选择的??

-----国企是否会这么去做就不知道了,因为国企中做航运的确实有很多人不懂。但是外企的话应该会采用以上方法去衡量。(原文中也提到部分日本公司的做法)


“报道中所指的抢货可由以下几点来解释”——不知道你的解释又有多少是符合船公司的呢??
------以上三点是我每年看几千篇的论文和报道得出的,可以负责。


oneychen : 文章描述的就是现状

可以说,文章描述的就是现状,不仅在日本航线,其实在其他外贸航线,甚至是国内沿海航线也存在这种现象。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国企就是这样。

发布于 2023-02-23 16:29

免责声明:

本文由 netrats 原创发布于 大董知识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Center V4.1.0 © 2023 京ICP备160657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