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供应商订货模型(合集)
最近出差,在飞机上看完了最新的电影《三少爷的剑》,非常失望,改编得不伦不类。事实上古龙原著的小说,是相当精彩的,也间接地反映出古龙当时那种厌倦和落寞的心态。故事里另一个相当有分量的角色,燕十三,尽管有着令江湖人士佩服的夺命十三剑,然后进化出第十四种变化,但于三少爷—神剑谢晓峰的眼中,都不足以威胁,他点评道:“前十三剑只不过根,第十四剑充其量也只是枝叶,只有第十五剑,才是盛开的花,假如使出那一剑的话,我也无法可破。”
我思考了很久,握住了一些要素,编写了一个订货的表格来制定订货的策略,然后又增加了一些因素,但是正如三少爷所言,这些不过是根,充其量也只是添加了枝叶,我也希望通过大家的参言,意见,能够悟出我的“第十五剑”!
且回正话。
说说这个订货表格的行业背景。
处理的货物是面向汽车产业的原材料,公司在最终用户汽车制造厂商中属于二级甚至三级的供应商。而原料的供应商一般都是按MTO(按订单生产)来处理。其流程就是车厂给下级供应商(也即是公司的客户)提供内示(即非正式的提示),然后下级供应商(也即是公司的客户)同样根据生产进度等自我计算后,提供内示给公司。公司根据内示,按照一定的安全库存基数计算出订货数量后,发送订单给原料供应商,原料供应商按照订单生产。
大致可以如下图理解。
但是这样的订货情况下,经常发生一些问题,有些型号的货物库存太高,周转不好,库存天数可以长达半年甚至一年以上,而更有部分由于某些车厂制造的车型不好卖,导致停车,从而有些原料无法消耗,导致变成死库存,只能当废品处理。汽车行业的原料都是专用为主,很难说这个车型不用的话,就用在第二种车型上。缺少通用性的。
又有些材料,突然库存不足,为了赶上交货期,只能空运对应,物流成本上扬非常厉害。
公司现有订货数量是基于一个系数而订的。(如下图)
库存系数(stock level)是某些高层或者某个负责人,根据个人经验,感觉等,和客户(零部件供应商)商谈达成的默契,协议下,订立的一个系数。比如最低系数是2。
而这个系数是本月(比如13年12月)的月底库存数字17238,除以下个月的预计出库数字7517(该预期数字实际就是零部件供应商提供的内示数据,一般零部件供应商会提供连续三个月的内示数据)从而得出2.29的系数。意即备有2.29个月的库存量。
公式:17238/7517=2.29
为了2014年1月的库存系数还是高于2的系数,所以根据订货者的经验和感觉判断,结合零部件供应商提供的内示数据,把1月到货的数字确认为5440,从而使2月的库存系统达到2.43,考虑到提前期是1个月的话,12月安排订货5440.
那么有些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订货情况下依然发生种种问题,并且频繁发生呢?
1.由于车厂的内示是根据市场销售状况等计算而出的预测数,同时经过一层或者多层零部件生产商的情况下,牛鞭效应之下,公司从上一层拿到的内示数据,需求变异遭到了放大。所以参考性相当不足,最终实际出货的数据和内示数据往往存在相当大的偏差性
2.根据经验,感觉判断库存系数。根据修正,再判断的机制。由于内示数据的偏差,以为备有2个月以上的库存数据,实际上用量和内示偏差的较大,容易变成库存不足或者库存过剩
3.没有理解清楚提前期和核查提前期的准确性。比如原料供应商提出提前期是40天,虽然订立的条款是CIF,却把握不清楚这40天是意味生产的提前期,还是加上物流提前期交货到指定港口的时间?由于运输时间,往往也因为提前期长短导致库存用量的把握不清楚。
再涉及清关因素,货物质量因素,破损保险因素等等,叠加之下,使得库存无法应付需求或者库存过多的现象总是出现。
基于以上,笔者就制作出以下订货表格。
由于公司处于供应链前端,末端市场数据层层传递,导致前端得出的内示牛鞭效用叠加,失真非常厉害,假如作为订货的重要依赖点,那么由此安排的订货库存策略非常不恰当,最终要不库存不足,要不库存过剩。
因此我的订货策略,是尽可能地根据实际数据出发。先回顾下订货表格是如何的。
首先我们应该注意过去六个月的出货实际数据,也就是过去六个月的实际销售业绩。由7月到12月份的数据。
并且可以计算出这六个月的平均数据。如订货数据效果图,蓝色折线就是这过去六个月的出货数据,而红色线则是这六个月的平均线。通过折线图我们更加容易敏感出货的波动性,有时光看数字或许容易忽略。当然,这个还可以通过我之前所讲的XYZ分析法(点击即可阅读:九宫格来看待订货策略)来看它的波动性。
然后我们再录入客户提供的未来三个月的内示数据,可以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此对应订货数据效果图的红色柱状数据。
我们由此需要思考。
1.过去六个月平均用量在2400左右,其中10月上涨到3000多,11月则回落到1200多,那么当中原因是什么?是否10月赶货期,从而把11月的量提前使用?
2.除了异常的10月和11月波动幅度大外,普遍稳定在2300-2500之间,那么内示数据提供在2000和1650,是否外部市场销售状况不理想,从而减产?又或者年初节日关系,开工率有所减少从而产能降低,导致需求量减少?
订货是一个群体策略的问题。是必须结合所有信息综合考虑下作出的决策。经过各方面研究讨论后,综合得出一系列彼此都认同的观点。
客户的内示数据可信性有保留
从过去六个月的出货实际数据和当时客户提供的内示比较,可以得出客户内示和实际没有相当的吻合性,甚至在11月发生极大的偏差,误差达到87%以上。关于这个内示和实际的表格的相关信息,以后有机会另文分享。
2. 10月和11月数据的异常幅度大,是为了圣诞新年促销,从而要赶货期,11月的生产相当部分提前到10月,那么实际上客户的使用量基本稳定在2300到2500之间。
3. 考虑到提前期,由于现在身处12月要准备3月的订货,而农历新年是在2月的,很有可能节后追赶货期,客户-也就是生产厂商需求量突然上升。
所以各方面最后把服务目标水平订立在1这条线。也就是说,根据过往六个月的实际,最高为10月的3600。而我的订货策略是基于实际数据而出发的,因此接下来的订货是以此为基础,把3月份的库存推到能够满足3600的需求量上,从而减少突然需求增加而导致库存不足的可能性。
所以当我们设立1的服务目标水平时,意味着我们挑选出过去六个月的实际出货数据中最高数据那个,以此为基准乘以1,就是我们希望3月份的库存量都能够满足到这个基准线。可以参考订货数据效果图的绿色线。
笔者这个的模式的计算逻辑是基于过往历史业绩而作出的订货预测,因为过往历史业绩是是与用户密切结合的实实在在的存在,是对需求的一个客观性的反映,同时实绩也是一个对未来趋势的指标性反映数据,对于订货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其公式可以简单理解为:
建议订货量 = 标准库存量- 现存库存- 在途库存 + 追加订单
现存库存:货物现存于各仓库并能够发送给客户的可用库存,不包含破损,不良等
在途库存:是指上一期订单发送后未交付的库存,是用来针对本期到货而言的。
追加订单:是应对紧急情况,由于估算本期交货不足而临时增加的补充订单
其中
标准库存量 = 月均需求 X (订单周期 + 到货周期 + 安全库存周期)
订单周期和到货周期合并理解为LEAD TIME(提前期),意指当订单下到给供应商,到货物能够自主支配发送给客户的周期时间。其中订单周期可以理解为准备,制作,发送订单给供应商,供应商处理订单并完成生产准备安排物流发货的周期,而到货周期就是供应商处发出,到达本公司指定位置(仓库)的周期。安全库存周期就是可能发生意外导致供货不足的一个周期时间。
通过以下我们就可以理解,这些加起来就是我们需要的货量,笔者称之为标准库存量。
(注:SSQ :标准库存量Standard Stock Q’ty
MAD:月平均需求 Month Average Demand
L/T: 提前期 Lead Time /
O/C: 订单周期 OrderCircle
S/S:安全库存 Safe Stock)
在这个情况下,要考虑两个变量问题:
就是预测的不准确性,尽管客户给了未来的3个月(1-3)的预测数据,分别是2000,1650和2700,但是实际上根据历史分析(参见前述),实际发货的波动性是非常大的。
就是提前期的波动性。由于是进口材料,在船期和清关因素下,提前期都有一定大的波动性,根据统计过去6个月,提前期分别是2,2.1,1.95,2.4,2.31和2.02(个月),而平均值是2.13个月。
首选为了弥补提前期的风险,也如同出货的目标服务水平一样,在过去6个月的提前期数据中取最高值的百分比来计算下一期提前期的预计,由于考虑到下一期有公众假日,所以
SS FOR LT (提前期安全系数)= 过去6个月提前期最高值 * LT目标水平
2.4 *1.05 = 2.52 (个月)
为了弥补预测不准确而带来的风险,因此把服务目标水平定义在1(即100%),对此目标的覆盖量就是3600,也就是意味着按照过去6个月的最高的发货数值的100%来取值。
接着对此转换成SS FOR DEMAND(需求的安全系数)的系数,公式为
SS FOR DEMAND(需求的安全系数)=(目标覆盖-月平均出货)/ 月平均出货*提前期的安全系数
( 3600- 2412 )/2412 * 2.52= 1.24
这意味着在2.52个月提前期内,要想达到3600的目标出货水平,需要在平均出货2412的基础上提高1.24(124%)的水平。
然而由于公司的订单作业有一个延迟性的问题,比如1月是订3月的,但是并非在1月1日或者以前来下达订单,有可能是1月10日,也有可能是1月22日,所以笔者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个LT推移的参数。
比如本月总共有31日,而下订单的日子是1月19日,距离月底还有12日。12日/31日=0.38
因此笔者作推移,利用过往6个月的平均出货数据作为计算基准,剩下的0.38个月推测出货为2412* 0.38 = 916
因此,最终的标准库存量公式则为
月平均出货 * (提前期安全系数 + 需求的安全系数+ LT推移 )
得出标准库存量是9988, 减去在途在库和现有库存等,并且SKU的标准是25,所以最终的建议订货量则为575
最后,我们回顾整个订货计算公式,可以层层拆分如下
整个结构就这样一下子清晰明了。至于L/T推移怎么计算,由于篇幅限制(当然笔者也懒惰,就不列出了,可以参考上面解释。)
最后,笔者想说明的,这个订货计算是基于汽车行业特点和公司的一些性质特点而构成的,实际上每一个行业,每一种产品或者每一间公司,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影响订货量的因素都会有所不同,或者强弱不同,所以理解而结合自己特色去计算订货量,才是正确之举。
一切就正如李小龙先生说过的:“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
作者:林梦龙 来源:林梦龙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