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笔者原先认为这样的命题有些缺乏意义,因为好的系统应该不分中外,也没有所谓本土派之别,但也想借此机会澄清一些观念,也抒发笔者对仓储系统多年来一点点的体悟。
中外仓储管理系统(WMS)的特征
一般我们提到国外仓储管理系统的印象,多半是:贵、实施周期长、复杂且难以掌握等,就拿全球市场销售额排名第一的美国仓储管理系统来说,主要的特征在于系统的功能细致度与丰富程度达到了一个其他厂商(国内外)非常难以跨越的高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系统架构与参数的复杂度已经非一般国内外厂商有机会追赶、绝大部分的仓储需求都能由顾问仔细研究后配置出来、而不需要重新进行客户化修改代码。
前几年国内物流软件市场还一阵欣欣向荣,尤其是医药、服装等市场方兴未艾的时候确实引领些风骚,彼时一般都是预算不足或是对仓储管理软件没有太多认识的企业才会考虑国内软件厂商。经过这几年下来,这家全球第一的仓储管理系统在国内很多的评价却变为:系统功能确实很丰富很齐全,但价格太贵了(一般几乎是国内厂商的五到八倍以上),我们一般最多用到30%的功能但却要付100%的价格不太划算,并且在参数没有办法满足或者有点使用上不顺畅时,要修改原代码的成本比一般小软件来的太大了(越复杂的系统改来成本时间越大),因此似乎逐渐慢慢失去吸引力,也让某些行业内人士感觉国产仓储系统似乎有发展越来越好的趋势。
笔者的感觉,国内市场对于这家全球第一的仓储管理软件评价(个人耳闻不代表公正权威意见)有些现实上可观察到的道理,但其实这关系到国外厂商总部的策略以及对于中国市场变化的迟钝反应,还有国外对于中国职业经理人对待方式等因素造成这家国际排名第一的软件公司似乎错失了机会,而非全部由于单纯表面的“水土不服"、“国内厂商崛起”这类简单原因所造成。还有一个原因一般市场人士可能不清楚的是,许多国际物流软件公司,杀手级的整套供应链全系列系统,由于地域与语言的关系,或者研发支持没有办法覆盖,其实根本都没有推广到中国,这些应用可不是三五个人聚在一起聊聊加加班可以码出来的简单软件。
而回过头来看国内的仓储管理系统厂商,最大的差别是背后没有资本支撑,中国市场的资本对于互连网等的兴趣显而易见但对于应用软件开发行业一向兴趣缺缺,导致的现象就是国内厂商的研发力量一向不足。而事实上,绝大部分的国内仓储管理软件,并非基于深刻的供应链理论基础或是由现场需求慢慢发展而来,而是由国外厂商学习、再向国内各行业进行销售。同时,确实许多国外厂商工作过的顾问加盟国内厂商,也对国内仓储系统存在提升的作用。
发展方向不同的原因
为何国外大部分仓储管理系统几乎都发展为大型、参数丰富多变、复杂且耗时实施的复杂软件,而国内厂商系统发展为较为简单、尽量固化功能使用方式、快速实施的模式呢?原因有很多,简单举几个例子:
一. 源代码与配置
国外市场发展到现在,很多时候物流选型人或公司已经很忌讳原代码修改,而是强调要能配置的出来,这个现象在国内目前还未清楚观察到。也因为这个选型风格,国外知名的仓储管理系统皆在功能上不断加广加深,并为了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维护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超级复杂的参数与说明文件足以让实施顾问花费许多时间去导入一个不算复杂的功能。就这个层面来看,国内厂商即使有许多有国外WMS经验的顾问加入了,有谁能号称自己的系统水平已经逼近全球品牌了?一般笔者听到国内厂商销售的说法并非是自己软件好,而是说『国外软件好是好,但又贵又不实用(水土不服?),所以采用我们国内自主研发的才正确』。这点上是中外物流软件市场风格不同所导致系统的发展趋势差别,国内现在对于系统实施上进行原代码修改这点并没有特别反感,反而是买方市场,大有我是出钱的人我让你改越多我越划算的感觉。
二.竞争与销售角度考量
在国外,一个仔细导入实施的仓储管理软件项目,动不动就耗费五六个月以上是很常见的事情,也确实有很细致的项目管理与系统任务需要去实现,但放到国内来说,这样的项目所需要投入的成本太大了,能够负担的企业不是那么的多,问题来了,对于国内厂商需要生存的现实情况下,怎么说服客户呢?其中一个方式就是,将仓储管理软件描绘成一个没有这么困难的工作:『同样的行业我们已经做过这么多了,你们直接采用一样的功能与流程一定没问题的』,因此宣传重点在于快速导入无原代码修改、先想办法上线收款为上。这样的模式对于一个项目几十万的现实是一个不得不为的方法,哪个厂商不希望有几百万的预算让公司认真好好的把项目做到最好呢?但这么大的预算客户不找我们呀,说来也无奈。不过常导致的结果就是:一开始给用户的心理期望是这个系统就是这么简单一点也不复杂,但真正使用后或者后期需要优化时,由于整体项目预算的原因,厂商不可能不断投入人力资源来服务客户,也是常常看到用户在使用一个低价软件一段时间后由于服务支持原因导致废弃系统重新选型的不健康结果,这在国内市场出现的频率有时会超出人们想像。
三.还是研发因素与进入障碍原因
一样是研发投入的主因,国内厂商缺乏丰富资源投入在产品的维护与更新换代上,要知道一个仓储管理系统的产品化与维护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仓储管理系统乍看下,不外乎收货到发货的一系列操作支持,比起ERP来说简单多了!但仓储管理系统为何在今日还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而非被ERP大厂们并入成为其中一个模块的原因,就在仓储操作流程与需求的多样性与多变性。国内厂商系统的相对简单化,也有一大部分原因是仓储管理系统这行业的进入障碍低,几个程序员就可以写了嘛,甚至用Excel、Access就可以做了嘛,这是仓储管理软件的一项特性,从人民币几万块卖到人民币几百万,能够非常清楚区别其中各种差别与原因的人,还真的不是人人都心里有数。
这些影响发展趋势的原因,根本上导致了中外仓储管理系统的发展与形成的软件走向不同的道路,而不是简单的谁追赶了谁的情况。
国外尤其是美国,用户在选型系统时常参考Gartner或ARC这类权威的软件评估机构报告,也因为这样,很多软件公司会尽量以这些机构的角度与标准去丰富自己的软件。反观国内,并没有这类的机构或者权威报告等,基本上都还是自称"中国最好"、"中国第一"的广告说词在进行市场宣传(突然让笔者想到最近百度贴吧争议...)。那是否国内市场现在已经越来越不适合国外厂商了呢?或是长期来一定是国内厂商打败国外厂商?这些论点都太过武断,如同本文一开始,笔者一向认为好的系统体现在设计理念、开发维护与导入实施,而不是冠上国产或者国外的标志。 对于预算充足、期望仔细审视现有物流操作、优化仓储的企业来说,国外软件的许多较新理念是可以借鉴的,这边指的不单单是仓储内部的功能创新,而是仓库内部以至于整体供应链的应用理念。并且对于国外厂商技术平台希望能自有掌握、而不希望未来所有修改都需要找厂商修改原代码的用户,国外厂商的物流平台开放式作法,更能够仔细参考,这类平台,并非三五年就能开发的出来的,而是真正累积了数十年的更新换代才换来的稳定产品。这类情况,往往就不是国内厂商能够擅长的情景,这并非在阐述孰优孰劣,而是如前所述软件厂商产品开发策略与研发资源的影响。而在希望以快速低初期成本尽快使用上系统的用户,国内厂商的系统就会是较好的选择,这个现象尤其体现在当前淘宝卖家自建仓库、O2O仓库的用户选型上,选型王道是价格至上,在这个方面,确实国外厂商没有优势的。但谁能说精碟在中国个客户比SAP来的多,表示精碟慢慢的把SAP干掉了呢? 国内外厂商,各自有各自擅长的领域,在单纯仓储操作功能上,尤其是收发存等作业员使用的功能,确实是逐渐接近的,这是必然的结果,这么多年下来,听过用过的功能难道还开发不出来吗?不过,仓储管理系统不只是收发存等功能,在批号、库存属性管理、设备管理、任务分发、人员劳力管理、第三方物流特性等等领域,都属于仓储管理系统的范畴,在加上各类自动化设备的配合,RFID等等的搭配,整体供应链配合,然后各行各业的行业特性,一个仓储管理系统也就不是那么的直觉与容易了。 确实,如以上所分析,许多国外大型仓储管理系统这几年在国内的发展不尽理想,原因很多,但最大的原因应该还是价格因素,若水土不服表示成本价格上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期望与一般预算,或者是国外厂商实施时动不动要签字确认的方法论,那这个水土不服现状是正确也真实存在的。但若这个水土不服指的是功能上的水土不服,笔者就不能认同了:无论世界上哪个角落,仓储管理系统的目标永远是最快速最正确的将货品发出且将库存管理正确,在这个理念上,在中国市场内也不会有丝毫的不同,因此不存在所谓水土不服。 另外所谓的水土不服应该是体现在中国物流操作市场并非像国外一般的规范,因此许多操作与系统功能要求的弹性就更为重要。笔者有很多与国外顾问在中国实施项目的经验,最大的感觉就是这些国外顾问,常常不了解不能认同为何在中国的设计流程不能采用最合理且最规范的作法,而是要系统去做许多客户化开发来满足一些意外状况或者非规范作业,这可能也是个水土不服状况。但放眼当今国内项目,即使是国外厂商也都是由本地的实施顾问来导入了,早就不存在国外顾问不理解中国特殊性的情况了。 最后,这篇文章并不去探讨国内外仓储软件的好坏,即使是国外厂商,也并非全部都是前文里面描述的『复杂、大型、昂贵』的情形,一个以用户自己可以掌握的物流平台厂商就与概念中国外厂商发展理念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情况有许多,各别厂商也适用的不同市场,在互连网化的今天,软件的开源看来是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甚至许多业内人士目前已经强调仓储管理系统应该是一个免费的服务网上平台(这点笔者存疑,B2C市场中软件与系统等服务免费是王道,但B2B市场中软件还是免费?要否让SalesForce.com或者NetSuite免费看看?单纯一提到软件就想到免费是被现在万事互连网的思考毒化了)。 因此,笔者认为,所谓国内外厂商的分别,实在没必要去说国内厂商崛起、国外厂商越来越玩不转这类议题,而是去关注仓储物流、运输管理等系统的演变、是否形成下一个SalesForce.com形成中国的第一个物流系统SaaS提供商,怎么样的模式才是趋势且形成下一个巨头,会有趣的多。 本文者系前HighJump亚太营运总监 Hans Cheng, 多年从事国内外套装或者自有开发物流供应链软件相关与咨询工作。
在中国市场的适应性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