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流行业这么重要,为啥感觉一直发展的比较缓慢呢?是哪些因素制约了它的发展?
2.现在都在倡导数字化、平台化,按理说物流的数据很多,多加利用肯定收益颇多,可是感觉行业内还是小而散。为什么呢?
3.现在物流研究理论很多 倡导要提升效率的占大多数 可是不管是跑在路上的司机还是仓库的一线工人依然会自怨自艾 或者觉得物流依然是低效工种,是什么导致了这么大的落差?
4.企业管理者常常忽略物流或不给物流加大投入,是因为不能看到快速高效的收益么?这个制约物流行业的发展么?需要怎么引导改变呢?
5.怎么看物流平台化 就是把物流资源整合到一个开发的平台?然后资源共享?可行么?阻碍在哪呀?中国做的好么?国外有成功案例么?
期待并感谢各位大佬、同盟的耐心解答。
我是做汽车物流的,谈下一点理解:
第一问题:1.物流行业这么重要,为啥感觉一直发展的比较缓慢呢?是哪些因素制约了它的发展?
一点想法:
汽车物流基本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厂外物流,也称供应链物流(企业间区别大),主要解决从供应商到VMI到工厂RDC的过程;第二部分,厂内物流,主要完成零件自RDC到生产线边的过程,设计RDC规划、IT、人机力、自动化、生产工艺等等环节。
厂外物流行业可以归集成两类,第一类以丰田系为代表,实施循环取货,循环取货在丰田系能取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我理解为生产计划的稳定,JIT协同模式成为一种供应链契约。其他企业各自有自己的特点,但是管理比较松散,对供应商、运输商约束能力不大,订单管理、在途运输、仓储管理这些条件基本具备,但是基本无用,各相关方信息维护不及时,导致信息低价值,垃圾数据不能及时处理,导致信任度低,直至无人使用,运输模式自营、社会、快递等等无统一的监管平台,零件发出后基本就是无法管理,两眼抹黑,电话能连联系上司机算好的;仓库管理对于VMI来讲,工厂角度库存维持在低水平,VMI可不这么想,更高的库存可以收取更多的服务费用···。碎片化的信息价值密度太低,洗数据不如打电话。
厂内部分丰田、通用、大众的模式是行业的模板,模式比较固定,是行业标高,对自动化的引用比较理智和稳健。整个汽车上,在实施物流自动化过程中,做大的问题是:技术和场景的匹配、投资收益。
码字真费劲。综上所述,厂外部分,合资厂的模式已经处于很精益的状态,在模式上创新空间不大,通过更先进技术升级的产出动力不大,在未实施MR的工厂,通过搭建平台将供应商、运输商、VMI链接在一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但是管理上人性的协同、约束就是个问题。
复杂问题说重点,先说这点吧。
This guy is lazy,Introduction has not been 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