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因素:
1. 人越来越少,作业单不减,跟打游戏通关一样,一关比一关难。 客户一句:我不管,你们应该早就安排好,该给钱给钱,该留人留人。但中国人的过年过节传统习惯却无法避免。
2. 技术岗位如高位叉车,短时间无法安排普通员工顶替,估计只有在人员短缺的时候才会想到上自动化,难关过去了就马上选择性忘却,毕竟需要投资。(这不是逼着上自动化吗?以下部分是关于高位叉车的痛点:老早就跟库头说了,不要指望外招,内部没事就去练练开高位叉车,学会了另外加钱,拿证培训费+时间成本,一个人也要三四千块钱。昨天一哥们儿硬头皮上,11行拣了2小时)
3. 国内过节的时候,正是国外订单需求旺盛的时候。
如果上自动化,面临下面的问题:
1. 自动化又贵,预算有限。
2. 针对高位叉车,需要哪些自动化设备,是四向穿梭还是AS/RS?
3. 智能设备的差错率问题(机器的差错怎么也要百万级别吧,未必,比如那个交叉带实际要去到万分之4,
(1) 【刘赫】这个“逻辑准确”的提法很有启发。从单环节动作的准确性上机器可能比人还更优秀,但人工已经累了相对成熟的纠错模式,而机器目前是个错误逐级积累的过程。管理实务中,人工错误很容易定位到人,快速进入到纠错循环。而机器错误在管理实务中经常被挂起,并在追责中逐步被放大。随着机器以及人工智能的融入程度提高,机器在管理中的角色问题日益突出了。人用铲子铲土,土洒了是人的问题。机器铲土,土洒了是机器的问题。
:
(2) 【SmithYin】机器的效率杠杠的,但错误的回查对象也就倍数增长,这些附加成本(沉没成本)一般没被考虑,所以上设备要好好考虑二律背反,边界效应
(3) 【刘赫】嗯,确实要将纠错成本显性化出来。以前关注点在置换成本差异。随着团队成本的上升,机器的置换成本已经相对可接受。单环节的机器替代已经很普遍,综合作业的机器融入确实要评估纠错成本。或者说要有个容易介入的机制。出点问题就找厂家这确实不行。对错都已经不重要了。
(4) 【陈斌】可能人工纠错涉及的面比较少,机器纠错涉及面和环节就宽了很多,而且往往关联到系统软件吧?所以纠错成本比较高
(5) 【SmithYin】这也是我一直想去乙方参与各种项目的原因,希望可以总结出全链路解决方案,毕竟全局大于局部。
(6) 【罗勋】还有一个问题,设备不管是用来处理退货还是发货,都会有一个集货的过程,其实是拉长了单个订单的处理时间的。我们现在用来处理退货,用设备分拣完成后再上架,就是等了一天再分拣的,处理时长增加了一天。不知道各位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
(7) 【陈斌】这么看的话,以后再考虑自动化设备的投产比时候,不仅仅看环节,上下游辅助环节的成本,还得加一个纠错成本在里头。也就是人工出错和机器出错的纠错成本了。
(8) 【陈斌】是的,另外机器处理标准化的,所以还得人工先加工。所以我一直说有些设备是转移问题,不是解决问题。典型的就是入库环节换箱。
(9) 【刘赫】置换成本差异是投资环节考虑的。纠错成本差异才是运营考虑的。茅塞顿开
(10) 【陈斌】上了设备后给其他环节增加了多少麻烦,以后错了咋整。尤其系统软件真头疼,二开成本大了去。还有没完没了的扯皮拉筋。
(11) 【罗勋】号称99.99%准确率的,其实永远也达不到这个值,而老板往往会认为是运营、操作层面的问题。我了解了一些同行,基本都存在差错率高的问题
(12) 【SmithYin】用过的都知道
(13) 【罗勋】一般的分拣设备都是在高速运转中把货投出去的,有惯性,投到下一个格的情况比较常见的,尤其是当产品不够标准(尺寸、重量)就更容易出现
(14) 【朴朴-王舫】干甲方的为什么要签99.99,明显达不到的不是么
(15) 【刘赫】是的。结合前面谈到的“逻辑准确”。普遍逻辑准确性没问题,但综合准确性普遍偏低,更重要的是仅能做事后分析而没有合适的解决办法。
(16) 【陈斌】之前写过一个东西感慨了下自动化(一锤子买卖多?物流老兵从企业经营角度看自动化乱象)。但是还没有涉及退货环节太多的因素。今天早上一讨论,也是非常有启发呀。感谢感谢
(17) 【陈元春】99.99是理论工况下,设备验收环节用的假件模拟。实际工况会有很多原因导致错分,不影响99.99的验收测试
阅读全文
收起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