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物流如何在玩变革
为加快培育和提升日本物流业国际竞争力,在政府统一管理下应对跨国公司兼并、收购和战略联盟给相关产业带来的机遇挑战,日本于1997年开始每四年制定一次《综合物流施策大纲》。从1997年到现在,一共有五版《综合物流施策大纲》,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五版大纲的变化,老傅分别从背景、主要内容、意义及效果三大方向来对比,来疏理日本物流变革的方向。
一、五版《综合物流施策大纲》发展历程及效果
1997年版
1、日本物流费用高,特别是物流费用偏高已经影响到日本产业的国际竞争力;2、日本产业结构政策调整对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3、物流需求多样化趋势发展明显,4、在销售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物流服务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在日本得到了高度重视,这突出表现在80年代后期日本各界积极倡导高附加值物流、准时制等。
目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措施:1、社会资本的合作与集中作用,消除物流瓶颈,2、规制缓和,即在法规、政策上推动物流效率化,3、物流系统的高度化,一是信息化,二是标准化,三是技术开发、改进商业惯例等。
积极意义:物流信息化推进、物流技术的研发、物流人才的培养、物流服务的创新、国际化的对应、包装机械化和在库管理数字化的推进、整体系统化的加强、社会资本的充实、物流标准化的推进以及物流共同化和协作化的推进等方面。
不足之处:1、在提供亚太地区最具便利性和竞争力的物流服务方面,成效并不显著,2、在降低物流成本方面,虽然成本有所下降,但与亚洲地区的其他主要港口相比,如新加坡和香港,其使用费用仍然偏高,3、在构建能源、环境、交通安全友好型的物流系统方面,在完善物流运输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促进运输模式转换以及控制交通事故方面取得了相当成效,但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降低环境负荷、构建循环型社会等新课题对物流业提出新要求。
2001年版
泡沫经济的破灭与经济增长趋缓对日本的物流发展造成深刻影响,日本为创造具有国际吸引力的生产经营与生活环境,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一方面需要加强高效率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要解决日益紧迫的环境保护与循环型社会构建等社会性任务。
目标:在物流领域,以降低物流成本为主要措施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水平的市场,推进综合政策的实施;以降低环境负荷为切入点,提高物流的便捷性和效率,处理好社会性问题,为循环型社会做出贡献。
措施:1、推进物流统一化、信息化和标准化,简化行政手续,物流通畅化纳入城区建设规划,在区域物流中,构建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卡车、海运、铁路等不同运输方式的交通体系,在市内物流中,推进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实施;2、制定专门针对运输部门的节能减排政策,整合社会资本,鼓励民间主动保护环境;3、整合物流节点,降低交通工具大气污染物的排放;4、建立保障物流安全的规章制度。
1、企业克服了削减成本压力,但在能够产生较高效益并取得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业务上还存在问题,2、在运输、仓储或装卸等物流环节利润率不断降低,加之经济不景气、运输和港口装卸业准入政策放宽的情况下,日趋白热化的同业竞争要求物流公司转变思路,创新服务模式,把重心转移到能创造更多附加价值的物流领域上,3、交通方面,除加强城市对外交通设施外,还修建市内专用物流通道,既解决了城市内物流的瓶颈问题,又强化了国际物流基地的功能,4、随着经济发展环境与市场需求间新矛盾的出现,环境保护的压力,公共、运输、食品安全的压力,物流业劳动力不足的压力等都需要进一步解决,另外,企业对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还不够重视。
2005年版
1、国内宏观经济较长时期处于低增长状态,整合社会资本投资受到抑制,2、人口呈现少子老龄化趋势,3、消费者对消费安全和物流安全更为关注,4、不断增加的资源和环保压力。
1、建立成本低、快捷无缝的国内国际一体化的物流系统,2、建立与环境融洽的绿色环保型物流系统,3、建设重视需求方的高效物流体系,4、建设确保国民生活安全安定的物流体系。
1、减少了不必要的库存,2、在大规模灾害发生时,确保应急物流作用的发挥,但信息安全等方面还存在亟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3、建立了推动政策实施的体制,在谋求国民的理解与合作的同时,加强了发货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的配合与协调,以及地区相关人员的联手协作,建立了国家与地区两级推动体制。
2009年版
1、日本企业构建供应链的全球化趋势加快发展,2、根据《京都议定书》和《后京都议定书》的要求,需要进一步采取必要的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对策,3、对安全物流需求的增加,要求防止道路运输的重大事故,确保海上运输通道的安全,建设抗灾能力强的交通网络,完善灾后快速反应机制,4、信息化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对传统物流模式产生革命性的影响,网上购物的规模逐渐扩大。
目标:1、实现支持全球化供应链的高效物流系统,2、实现减少环境污染的绿色物流系统,3、实现安全可靠的物流系统。
措施:1、改善亚洲地区的物流环境,建立高效畅通的物流网,贸易手续和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国际信息畅通,确保安全和物流效率化,2、对不同运输方式采取综合对策,整备环状道路,推进ITS,强化团体、货主、物流企业关系,构筑高效的静脉物流,3、强化货代与运输企业关系,对大型卡车实行安全卡车技术,整备安全交通设施,推进航行安全和防范海盗,防灾对策和人才培养。
综合性地提出了改善日本与亚洲各国物流合作项目以及对日本报关制度进行持续性评价的措施,同时,进一步强调了PDCA(计划-实施-评价-改善)循环体制,明确了责任部门及措施实施时间表,将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实施的跟踪体制改为由货主及物流企业代表与政府相关部门构成的官民协议体,另外,强化措施的实施体制,根据需要每年对依据大纲制定的综合物流措施推进计划进行修订。
2013年版
1、企业供应链全球化的形成,2、能源紧张、地球变暖等环境问题,3、安全物流需求的增加,4、物流基础设施更新要求巨额的社会资本。
目标:作为经济重建与成长的支撑,构建完善的物流体系。
措施:1、构建支撑产业活动、国民生活的高效物流系统:构建日本企业的亚洲物流系统,完善本土公司物流网络布局、提高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设备的利用率,实现干线公路和一定范围内的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的复线化,以及太平洋沿岸至日本海沿岸的广域网络化,供应链的物流效率化,通过物流业的发展,提高日本国民的生活质量,2、进一步降低环境负荷,3、建立安全物流(灾害发生的应急物流):推进物流领域的灾害防治对策,建立合理的物流管理体系,有效利用社会资本,安全物流和物流效率化,运输安全。
二、日本物流变革的总体取向
1、国际物流
2、协同物流
3、应急物流
4、科技物流
5、绿色物流
6、逆向物流
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绿色物流和逆向物流。绿色物流主要是根据《京都议定书》规定,日本政府采取的具体限制措施主要包括普及低公害车辆、强化机动车尾气排放管制、实行柴油低硫化等,同时推进环境负荷较少的大容量输送工具——铁路货物运输和内航海运,此外,还将构建完整的静脉物流系统,促进各种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以节约自然资源,发展循环型再生资源等。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充分利用,日本政府除制定《环境基本法》外,还陆续制定和颁布了《废物回收利用促进法》《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家电回收法》《汽车再生利用法》《地球温室效应措施推进大纲》《节能法》等,这些都与物流有关,日本称之为“静脉物流”,也就是中国国内熟知的逆向物流。日本对此问题研究颇多,也出台了相关的鼓励政策,如对废旧塑料制品类再生处理设备在使用年度内除普遍退税外,还按取得价格的14%进行特别退税,企业设置资源回收系统,由非营利性金融机构提供中长期优惠利率贷款,规定废旧物资要实行商品化收费,即废弃者应该支付与废旧家电收集、再商品化等有关的费用,鼓励民间团体采取行动,如在获得有关部门许可并得到一定资助后进行资源回收活动。但从整体来看,逆向物流不像正向物流那样先进和完备,建立完善的静脉物流系统,是循环型社会的新课题。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