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微信群【物流知库】感觉是肺腑之言,还请某东勿怪
京东作为可以跟阿里并列但还不能抗衡的电商平台,总的来说还是非常厉害的,相关宣传报道很多,就不详说了。但对于京东物流,喷几句。
一、京东为什么自建物流?
当时的第三方物流良莠不齐。我印象里是第三方做不了的,京东就自己投入自己做,比如初期很多干线运输线路。因为直营电商、平台电商的模式差别,阿里除了因为做得更早更大得到了四通一达的支持,中大件可以依托于商家原有的物流渠道,京东就不得不投入巨额采购资金、大量运营人员,自己来搞。
京东一开始单量有限,四通一达重视程度不够,如果不自己干,京东的物流水平很难做到阿里淘宝的水平,大促时绝对会被阿里联合快递玩死。
现在为什么还要自己干?因为京东发展起来了,数千亿销售额几百亿物流费用,让别的物流公司赚走很不乐意,并且大促时社会物流业务有冲突(阿里的整体规模对第三方物流更有吸引力)。目前京东物流的服务,并不高于三通一达和顺丰的水平吧,否则阿里的菜鸟物流就不是目前模式了。那么也就是,京东不相信社会化,但希望社会化客户认可它的物流。
无可奈何的选择,成了京东“高瞻远瞩”,当然前期的巨额投入的确是见效的,至少仓库在增值,并且其快递服务对电商销售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不过所谓盈利,我是不相信的。京东物流2015、2016年分别亏损94亿、97亿元,到2017年居然在物流收入200多近300亿元的情况下宣称盈利了,这恐怕需要很多财务调整技巧吧。
二、关于京东物流的社会化
现在京东物流力推社会化,很多先进、口号,看似很美的各种对外宣传,努力给客户和同行洗脑。
短链、智慧和共生这三个S的确是行业趋势,因为电商发展带来销售模式转变,因为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水平的不断升级。很多年前老百姓吃肉都困难,现在是鸡鸭鱼肉乃至进口生鲜都成了餐桌常客。不同食品不同人喜好,东南西北各有风味,不能说川菜比鲁菜高贵,也不能说喜欢筋头巴脑不如喜欢鲍鱼龙虾高贵。但京东试图让大家相信澳洲牛肉是最好的!孰不知国外牛肉是分级的,最差牛肉是饲料级,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能只定位于进口牛肉,并且他自己也不是总吃澳牛。
好的方面许多内部外部追捧,毛病究竟有哪些呢?
1、关于服务能力
京东物流的服务能力,应该是以略高于业务最高峰需求吧,那么它接近或超过峰值时,怎么保证外部客户服务呢?
从管理角度,京东与自采自销配套的自建物流模式,带来人员规模的几何级增长,让组织的管理复杂度大大加剧,随着交易量的进一步攀升,人员规模还会继续膨胀,企业管理很容易出现失控。
从效率角度,采用自建物流的方式来覆盖全国,包括偏远地区,在商业上很不经济。天猫利用社会化物流,可以极大程度缓解在双11销售波峰时期的配送压力,而京东依靠自建物流,在618销售波峰时会遇到巨大的配送压力,在销售低谷时又会出现严重的物流资源浪费。
京东物流转向社会化业务,力推仓配一体,无非是想平抑自建物流的高成本,以及降低关联业务比例争取单独分拆上市圈钱。但问题是非大促期间、业务量较低时,B2C资源可以为社会化业务服务,到618、双11及其他大促活动时,自营业务与外部业务冲突时怎么办?毕竟京东不可能储备超出大促需求的人员、资源。
2、关于社会化
社会化是各行业大拿的保留曲目,不提共享感觉太落后。但实际上呢?
海尔张瑞敏很多年前就想关掉工厂,只留下研发、销售并且还搞内部市场链、小微创效,但直到现在也没敢真的搞虚拟生产,乐视倒是这样干了,出了问题生产控制不住,研发也跑了。
阿里一直是标榜自己不搞物流,菜鸟只是个平台。但大家电和家居物流交给自己持股的日日顺,快递推出持股的百世汇通、圆通、天天,天猫超市和快消品则交给持股的心怡科技、快仓、北岭科技。为什么不能多选择纯粹的第三方呢?初期没单量但第三方不可能赔钱干活,后来单量上去了业务发展壮大了,不愿意让第三方赚钱,甚至不愿意第三方因此发展起来获得更大话语权。
为什么京东物流的社会化做得不好,发展特别慢?一是擅长做B2C快递的,并不见得能做好B2B,而电商快递除了京东系阿里系没啥东西了,其他电商会相信顺丰申通而不是京东。二是就跟P2P一样,你看上了对方的利息,对方看中了你的本金。京东可以提供物流,但更会利用大数据。格力空调不会让安得、海信不会让日日顺来提供物流服务。
京东物流不是真正的第三方物流,客户的业务信息会被纳入大数据管理、应用,比如某个快消品企业,如果依赖于京东,那么将来京东完全有能力基于业务流向、商品结构等大数据分析,把该客户的销售渠道、客户卡死。京东物流的下一步将“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京东物流的智能化水平,以云计算、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为核心,最大幅度提升京东物流的效率和体验”。试想一下,云计算是计算和利用了谁的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在B2B的仓配业务中能应用多少?无人机出了管理到位、相对封闭的园区敢用么?
另外,京东物流社会化推广期间,会低价甚至赔钱揽业务,背后还有那么多高大上的东西做支撑,很有诱惑力,但京东并不是搞慈善的啊,看看嘀嘀就知道以后会是怎样了。
3、随便算几个数据
京东集团员工数量,2014年超过7万人,2015年10.6万人,2017年3月刘强东说管理12万员工,2017年1月23日是16万1778人。
刘强东曾表示,如果把仓储和客服算上去,京东70%的员工都在从事物流业务,而快递就占了50%。到2017年末,可查到京东物流拥有超过12万员工,其中绝大多数是京东快递小哥。这意味着2017年度,物流环节员工数量跟集团销售规模一样增长了40%以上,那么不断提升硬件、无人仓、智慧物流的效果在哪里呢?京东物流王振辉自己解释说是“最大的原因在于消费的升级和产业的变化”,实际上如果是这样原因,物流人员数量倒是应该下降的。
2016年末,京东在全国运营7个智能物流中心、256个大型仓库,总面积约560万平方米,配送站和自提点达到6906个;2017年末,京东物流官网公告,1200万平米仓库、25万辆社会服务车辆、611万条运营线路、30万个末端服务网点。把200多近300亿元收入(对比万亿交易额,看不懂是全额收入还是净额收入,前者太低后者太高),及12万京东物流员工(按仓储:配送=2:5),分摊到上述数据,是个啥概念呢?平均每人管理350平米仓库,每个末端服务网点不到1辆车,平均每辆车负责24.5条线路,员工平均创效、车辆平均运费收入就没法细算了。
按照对外宣传的投资数据,京东的建库成本是普洛斯的6倍以上,我不相信它的青龙系统和流水线相关硬件成本高达六七千每平米,应该是夸大几倍投资额来扩大宣传,调整亏损项目之类吧。很多人去参观过京东仓库,很受鼓舞。但618或其他大促时,很多很多订单是人工拣货更高效率的。我看过京东的外租仓库,几万平米那种,仓库安全、规范流程管理没法说,尤其是安全管理,可以下几十个通报。
4、关于仓配一体化
京东的仓配一体化,官方宣传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的支撑,对不同品类商品在全国地域、时间等维度进行精准的销售预测,通过智能仓储系统,将商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智能分货,商品提前配送至距离消费者最近的城市仓,再加上配送路径的不断优化,实现配送时效的提升,实现精准诉求。
换句话说,要想达到京东物流仓配一体化效果,客户需要将全国范围的物流供应链全程交给京东,如果是单一业务、某段环节,就不存在大数据分析、智能分货、路径优化了。
智能化无人化的确被快递行业推崇,但京东物流目前很着急推广的社会化物流尤其是B2B仓储物流,与这个有啥关系?京东物流也是需要单独的仓、人、车来操作,事实上并不能跟快递仓融合,因为是不同类型业务。
没法想象将其他B2B(哪怕是to小B)业务导入到京东现有的物流体系操作,因为快递包括与几百公斤甚至一两吨的小批量分拣流程、配送模式、操作要求都不同。哪怕是中大件B2C也不能混合作业,不仅是线路合并机会小,时效性也不能保证(我们都知道中大件商品的B2C宅配的收货时间会变来变去的,这就影响同车的其他业务)。
read the whole passage
Collapse full 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