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安全,另一是拣货效率和补货问题
1.安全上,主要考虑拣选的员工要不要带安全帽的问题。
如果是事后改造的,底层用隔板或直接在托盘位上进行拆零,那么上面的货架还是可以放托盘的。这个时候要戴安全帽,要选那种三点固定的,不然员工频繁低头会造成帽子掉落。当然也有员工嫌麻烦不戴的。但据统计,仓库内高空坠物造成的事故比例还是蛮高的。
如果是事前规划好的,一般都是采用流力式货架,这是为了降低拆零拣选的移动距离,这样的规划一般不在上层放置货物,因此不需要考虑安全问题。
2.拣选效率和补货问题
根据SKU拣选频率,AB类商品拣选频率高,一般用流力式货架,C类拣选频率低,用隔板货架就可以。(待补)
建仓库,第一想法就是上高架,省地,然后发现有拆零业务要搞定,就将四五层的高位货架做为拆零拣货的实际现场,看到过不少,大型的,中型的都有。但补货和拣货共用通道普遍出现下列情况:
大量拣货位并不是动态变化的,货位优化不及时,快流商品并不是位于最易取得的通道头,导致单个通道内交通流量大,人挤人的;
有企业因为系统实施的原因,就只从拣货位出货,不管箱拣还是件拣,导致拣货位缺货严重,补货频繁;
拣货过程中发生缺货,要么短拣,要么回头再来,不管怎么样都是重复行走;
因为缺货的发生,为达成订单目标,必需及时补货,只好在拣货作业期间,开高位叉车进入通道补货,有涉及到这个通道的拣货,要么被堵着,要么就是跳过去,也是资源浪费;
到了拣货高峰,由于补货人员配比不均,或高叉不够,补不过来,经常会出现补货的人会多补一些,直接堆在通道里,谁都要绕着走;
至于安全,在看过的仓库里,因为绩效什么压力,经常拣货人、补货车混杂在一条通道里同时作业。
ABC理论虽然存在,但真正贯彻持续执行到什么程度,就很难说。
当然,也见过几个比较实在的仓库:
知道是快流,补不过来的,就地堆,不浪费时上下架了,直接上地推拣;
在两个拣货批次之间,间隔一个补货批次,补够进行下一轮拣货;
直接将补货通道和拣货通道分开,将一层改成流利货架,一边补一边拣;
重合度高的单品,可以播种的,就直接整个库存行播种,不再零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