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物流”,其含义自然和今天的物流概念不同,但物的流动确实存在,而且具有相当大的规模,物流的管理世代相传,延续几千年。看一看古代的物流,是很有意义的事。
一、中国古代的物流需求
1、农副产品和经济作物的大范围流动,是古代占主要地位的物流活动。
生产发展到农耕经济时代,农副产品的流动是物流的主要内容。这主要因为中国古代有着长期的、集权式的中央政府,皇室与政府的巨大消费,使得全国农副产品向京师和中心城市集中。
秦统一六国,天下分三十六郡,形成以咸阳为核心的都市圈。都市人多消费大,不得不从全国调集粮食、布帛等生活用品。
汉代初期,从关东调粟数十万石,送至京师,而到了汉武帝时调至京师的粮食已有600万石。汉高祖分封诸侯,各诸侯王都有自己的领地,也形成了以诸侯国都为核心次都市圈。物品同样向这些次都市圈集中。
宋代官员俸禄最厚,且实行实物供给制。从粮食到布帛,从薪炭到茶叶,无所不供。因此,京师所需物品最多。史载:宋至道初,每年汴河运来300万石,广济河运粟12万石,黄河运粟50万石…计550万石至京师。
而到了大中祥符初年,京师已需粮700万石。除此之外还有金帛、缗钱23万贯,珠宝香药27万斤,薪炭1713万斤等。此外,还有金属冶炼业的发展,金属的产量和运输量也都大大增加。宋元丰元年,全国生产黄金10710两,白银215385两,合计1.4万余斤;铜146万斤,铁550万斤,锡232万斤,铝919.7万斤。由于是铸钱和制造兵器的材料,上述物品大都会被集中储存和保管。如此大的产量,其矿石的开采、冶炼、产品的运输,不知产生多少物流量。
其次,中央政府为平抑物价,储粮赈灾,修建了不少粮仓。丰年时收购储存,灾年时籴粮赈灾。宋元佑28年,一次发放赈灾用粮452万斛(每斛合5斗)。历代政府都将粮仓作为重要设施建设和管理,清康熙30年曾下令各县都建粮仓,大县存粮5000石,中县4000石,小县3000石,以备不时之需,之后又下令加倍贮存。
2、商品贸易的发展,使货物在国家内部以及国家之间流动。
最著名的是汉武帝时派人通使两域,建立连通欧洲的丝绸之路,西域36国与中原的商品往来,延续了两千年。珠玉、马匹、丝绸、茶叶、瓷器、米、麦、棉、布都成为了商品,在交通能达的区域内进行交流。
中国古代还有一种重要商品必须在全国范围内流动,那就是盐。古代的盐有池盐、井盐、海盐三类。池盐分布西北地区,井盐分布于四川,海盐在沿海。自古以来,盐的流通是大量的,经常的。唐代初年,西北池盐每年产1万斛,河北产盐也在1万石以上。明洪武年间,产盐量竟达到4.6亿斤。
明清两朝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迅速。乾隆年间,景德镇陶瓷业规模发展到了顶峰,瓷窑三百区,匠工几十万,瓷器交易远达欧洲。乾隆五十年,中国出口的茶叶2800多磅,出超200万白银。在大西北,伊犁、喀什、眉州已成为对外商业贸易的中心和枢纽。常常有十万以上的牲畜交易,上万匹的缎、绢、绸、绫被运外国外。
3、皇室宫殿、陵墓的物品需求,也是流量很大的“物流”。
秦始皇时期,从咸阳到雍,“离宫三百,钟宫帷帐,不移而具”。阿房殿东西500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
唐贞观四年,修洛阳室乾阳殿,“大木非随近所有,多从豫章采来,两千人曳一柱,其下施轮,皆以生铁为之,行一二里,即有破坏,……终日不过进二三十里,略计一柱,已用数十万功”。一根柱子尚且如此,一座宫殿需要多少材料!皇室如此,王公大臣纷纷效仿,京师附近的树木被砍伐精光,不得不到江西、云贵,伐之高山,引至穷谷,入海乘淮,逆河溯洛。工匠雕刻,连累日月,……东至乐浪,西达敦煌,费力伤财于万里之地。
除给活人修宫殿之外,还给死人修陵墓。秦汉有厚葬之风,秦始皇葬骊山,吏徒数十万人,旷日十年,“下锢山泉,上崇山坟。其高为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又多杀宫人,生埋工匠,计以万数”,部分发掘的兵马俑,已成为世界奇迹。汉天子即位,一年而造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可见陵墓耗费之多。中山简王陵墓,从常山、锯鹿、涿郡三郡伐柏黄旸杂木,不够,又从其他州郡砍伐。宫殿与陵墓的建设,耗费了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其背后的物流量不可计数。
4、战争后勤物流。
中国古代多战乱,三十年无战争,天下富庶。两千多年间,战争的年份远远大于和平的年份。秦始皇统一六国,动则发兵三四十万,其兵器制造、粮草征集、运输供应,马匹征养,盔甲被服,不知有多少人为之劳作。当时交通不便,运输工具落后,运输成本巨大,粮食运至军前,只剩下三十分之一。汉高祖当上皇帝后,论功行赏。大家都说,曹参征战多年,受伤七十多处,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而汉高祖却把第一功给了萧何,因为萧何辗转关中,给食不乏,保证了战争的后勤供应,是万世之功,而不是一旦之功。由此可见,古人也是非常重视战争后勤的。
二、中国古代物流“载体”
中国古代物流载体首推漕运。漕运起于秦汉,河渠成为最早的通道。漕运的起点往往是产粮区,终点往往是京师,因为京师人多,消耗多,当地的粮食不足供应。宋代之前,京师多在西安、咸阳、洛阳,巴蜀粮食由关中、河北和山东粮食由黄河运至京师。宋代京师在汴,陕西粮食由惠民河转汴河入京,江淮粮食由淮水转汴水入京,山东粮食由五丈河入京。明代京师大部分时间在北京,通过运河送达北京,并延续至清代。同时,还通过近海航运,将江南粮食经海路到海河,至京师。自元代开近海漕运,最远的航程达一万三千多里。除水运之外,陆路运输多以人畜力驮拉。丝绸之路上的驼队,崇山峻岭中的马帮是主要的运输工具。
除运输之外,仓储是古代物流的重要载体。仓是存粮之所,贮粮以备不时之需。秦在河南设敖仓,隋在卫州设黎阳仓,洛州设河阳仓,陕州设常平仓,华州设广通仓。明代时,粮仓东移,设临清、德州两大仓,各容粮300万石。洪武年间,南京设军储仓20所。永乐年间,北京设37卫仓,并且规定各行省都要设仓。在京师,除粮仓之外,还设有专业库。内务府曾设十库,分别储存硫磺、硝石,布匹颜料、战鞋、裘帽、棉丝,铜铁,甲仗,钱钞,柠丝,纱罗绫锦等物。
清代仓京师有15个,通州二库,德州、临清、淮安、徐州各一库,凤阳两库,以上为国家级仓库,省、府、州、县也各设仓库。仓库的基本用途有:储存、储备两大功能。储存是将漕运来的粮食保管起来,供皇室、吏官及人民日常消费;储备是为应付战争、灾荒及突发事件的。同时,仓储还有平抑物价之功能。粮丰时收进入仓,粮欠时出仓籴粮赈灾,不至于价格飞涨,影响市场稳定。
三、中国古代的物流管理
古代的物流管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市场的管理。市场是贸易的场所,在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就已经相当发达。周易中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就说明,我国的商业史至少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古代的大政治家出身商人的并不少见,如管仲、弦高、范蠡、吕不韦等。)同时也说明,天下之民带着天下之货,到市场上交易,交易完成之后,各得其所。隋代时已建有形市场,市场在居民区外设立,不与居住区混杂。政府设官员进行管理。中央政府有大司农一官,下设平准署。京城有市长,州县有市令,唐代京城有东西两市,设一令二丞。在以后的朝代里,管理市场的官名虽然不一,但现货市场一直延续。朝廷设官管理也一直在延续。市场官员的职责在于保护交易,执行法令,平抑物价。“候物贵则下价出卖,物贱则加价收籴。权其轻重,以利疲人。”
二是运输管理。最典型的例子是历代的漕运管理。自秦汉创立了漕运,历代都有官员管理。前述汉代萧何,就是历代著名的物流大师。他不仅保证了刘邦大军的作战物品的供应,还创建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汉代漕运工程巨大,路途遥远,岁征600万石,用卒6万人,没有一整套的管理、调度、控制能力,是无法完成的。
此后唐、宋、元、明、清各代京师所费完全依赖漕运。唐高宗时期,漕运路途艰险,粮食损耗大,中宗景龙三年,京师农业欠收,粮食不够吃,有人建议朝廷迁到洛阳“就食”。中宗不肯,说“岂有逐粮天子耶!”采取加强人力财力,疏浚河道、增选粮船、沿途设仓、派重要官员负责等办法,解决粮食危机。明代设漕运府总兵官、总督,设立漕运衙门。有101个漕运卫所,运军12万多人,运船1万多艘。
由于没有新的能源动力出现,陆上运输工具较少,运输主要依靠水运。南北大运河开于清代,黄河、汴河、淮河、海河都是运输的主要通道。朝廷还设立治河官员,以保证河道畅通。除粮食之外,经济作物如麻、丝、布、帛、茶、牲畜以及珠玉、金、银、盐、铁、铜的运输也很发达,商业发展到哪里,运输就跟到哪里。史料记载,汉唐时期,中国与西域异国通商较多,仅扬州一地,就聚集西域胡人上万人。伴随着他们的到来,异国物品源源不断运到中国,万里迢迢,必需有较高的运输管理水平才能办得到。
三是仓储管理。政府设专门机构和官员管理仓库。唐代,京师有太仓,州县有正仓,又有常平仓以均贵贱,有义仓以备不足。常平仓和义仓是储备性质的仓库。例如,唐敬宗四年二月,以米贵出太仓粟四十万石,于两市贱籴,以惠平民。粮仓的分布,很有讲究。一开始,皇帝把粮食聚集京师,后因漕运艰险,损耗较多,便在河道沿途设仓,派人监管,既减少损耗,又节省人力物力。
纵观古代仓储,大约有以下特点,一是仓储以粮食为主,这跟农耕社会,粮食的极端重要性有关;二是仓储分储备和消费两种。储备仓是为战争、为灾荒而准备的。日常的消费用仓库,进出库是经常性的;三是仓库专业化明显,存粮为仓,存其他物资为库。不同种类的物品分库保管;四是历代朝廷,都设官员对仓库进行专业化管理。
中国历史悠久,物流故事汗牛充栋。如此一瞥,使我们感到物流一词虽是现代名词,但物流活动却古已有之。在我们为现代物流而苦苦探索、创建学科时,不妨回头看一看历史长河,那份厚重、那份深沉,告诫我们不要浅薄,不要浮躁。为这条长河添一滴水,是我辈的荣幸。
作者:姜超峰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会长
This guy is lazy,Introduction has not been 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