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显示工作人力是零售业供应链最脆弱的一环,需提升自动化程度。法新社
为了解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造成零售业市场变化的因应之道,美国自动化供应链软件大厂Blue Yonder与英国华威制造集团(WMG)调查美洲、亚洲、欧洲105个各类零售商供应链资深主管,结果显示未来须强化供应链以因应类似变局。
根据Retail Systems报导,疫情带给零售业各种新挑战,某些特定商品出现大量需求,其他商品却乏人问津;有些商店被迫关闭或须在符合安全社交距离的前提下运作;拓展在线购物业务虽可行,但非一蹴可几,还需克服相关营运挑战。经过疫情洗礼,零售商发现人类员工是供应链最脆弱的一环,须提升自动化、弹性、敏捷度、强固性、透明度以强化供应链的适应性,而人工智能(AI)与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则可望成为零售商因应未来破坏与变局,兼顾满足客户期待的关键利器。疫情期间零售商供应链遭遇的瓶颈中,工作人力是最大的挑战,因员工受检疫或染疫影响,造成营运关闭或需聘雇临时员工的仓储与商店各占59%与48%,提高自动化程度或为解方。此外,46%的零售商认为供货商生产与配送量能信息不够透明,44%认为消费者需求缺乏能见度。经零售商实证,供应链因应疫情最有效的策略中,61%的零售商运用库存策略作为因应疫情破坏的缓冲,51%向多家供货商进货关键商品避免倚赖特定供货商,47%提升供应链透明度,38%建置供应链风险管理机制,29%倚赖有敏捷生产系统与配送网络的供货商。
华威大学WMG的教授Jan Godsell认为,运用库存缓冲疫情冲击,虽有助于让供应链的确定性达到最高,却也要付出一些代价。倚赖生产与配送敏捷度更高的供货商,可能是更有效运用资源、更具弹性与适应性的因应方式,显然有此领悟的零售商还不多。目前供应链程序与系统虽已有效运作,但58%的零售商仍需投入高度人力,以及时因应市场需求与供给波动,当75~80%的产品出现需求波动,零售商因应需求减少的表现略微优于需求增加。疫情期间零售商支付供货商货款的方式两极化,37%延迟付款、30%提早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