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
在仓库需要处理的事务,比写字楼里上班的要多的多。灯坏了、货架不足、员工投诉食堂口味、货上有尘土了、有员工吵架需要协调、购买打扫工具、叉车没油了、打印机出了故障、发货出差错了、库存不准了、宿舍要交电费……。说起来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跟销售部门动辄发起全国推广计划、全省促销行动这类“大事”相比,实在不值一提。但是,事情不解决它终究是问题,所以王二整天处理的也无非就是这些小事。虽然很多不用自己亲自处理,但总要安排人员,然后检查结果。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王二自我感觉记忆力越来越差,属老鼠的撂爪就忘。经常是员工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头就忘了,导致自己经常很被动,不得不求助于烂笔头,开启了自己的“清单革命”。
清单说起来一点都不复杂,无非是把待办事项写下来。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准备做A事的时候,突然想起来B事还没做,更紧急。然后思维一发散,好象还有C、D、E也需要今天完成,一时间不知道做啥好,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时间就过得特别快,一晃半小时过去了,结果啥也没干成。
据统计,把事情写下来,最后能做到的概率会提高33%。那(待办事项)清单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1、清空大脑。相对记忆而言,大脑的作用更在于思考与创造。人们同一时间考虑的事情不能太多,不然会互相干扰。不像计算机那样,人们基本上不具备多任务并行的能力。若同一时间想的杂事太多,势必降低专注度,影响工作效率。而把需要办理的事项写下来(就当是做完了),暂时把连带的事情从易失存储器——大脑中删除,它的运算压力就会减轻,效率会更高。
2、避免遗忘。写下来的东西肯定是忘不了的。当然,有两种悲催的情况:一是写下来找不到了;二是写的太草,自己不认得写的啥……
3、增加成就感。按照待办事项清单规划每天的工作,每完成一项就划掉一项,不断提高成就感和满足感。
列待办事项清单有几个来源。
一是随手记,自己想到、遇到、听到的事情马上记下来。
二是对照通讯录按人回想,范围包括自己管理的员工、自己的平级(部门经理)、领导(老大哥、副总等),对着人名想:他们是否交给我啥任务?我找他们是否有需要协调的问题?这时候需要找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认真思考。
三是场景模拟或时间倒推。以组织一次活动为例,组织活动要提前租车,要确认车辆几点到并通知员工,员工上车后要搞小活动,车辆到达活动地点后要……。
记录待办事项清单可以用一般的记事本。当然,最方便的莫过于使用手机APP了。起初,王二使用的是奇妙清单(Wunderlist),但这个公司2015年被微软收购了。微软据此推出了自己的To-Do List App——Microsoft To-Do。这个APP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它能支持多平台(iOS、Windows、安卓),保持各平台信息同步。上班时可用计算机更新;外出等车、坐公交时可以用手机更新,非常方便。当然,其它类似的APP也可,不必拘泥于形式。
待办事项清单内容的书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管用多少字,只要把事情说清楚,能提醒自己做就可以了,并无严格的要求。比如要帮孩子交学费,只记录交学费3个字,肯定能想起来是啥事。
其实,清单有很多种,我们提到的多是待办事项清单,其它清单还有:
1、检查表CheckList,如仓储卫生检查表、旅游行礼打包清单、年会准备表等。这种表可以提前做好,每次使用时打印1张,执行时逐项确认,能够保证不忘记简单但重要的小事。检查表就是要确保每1次的工作流程都一模一样,否则很难要求工作上的一贯性。
2、利弊对照表。用于犹豫不决,做决策的时候。一次通常只比较两项选择(我要不要辞职、我要不要学习这种技能、我是租仓库还是买仓库等等)。主要的形式就是把1张纸在中间划条线,一边是利、一边是弊,把各自的理由列出来,帮助自己做决策。可以把所有的可能性都思考一遍,写下来,然后再慢慢评估优先级与孰重孰轻,这样能保证不会因为在脑子里空想而忽视掉一些因素。最终版的利弊对照表出炉后,最好先沉淀一夜再做决策。
王二在租赁仓库时,曾经出了这么一个状况。一周看了6处仓库,手机里存了大量的照片,笔记本上列了各个仓库的情况、优缺点、报价,手机通讯录里记了6个联系人的电话、姓名。因为老大哥比较忙,过了近1周才有时间汇报,结果资料弄混了,张冠李戴,弄得自己很尴尬。相信同样的情况大家都不陌生,为了写一份报告,在网上下载了诸多资料、图片,需要的时候,却想不起来存到哪个地方,只能再重新搜索、下载。
在一个文件中存储各种类型的资料:录音、视频、文本、照片、网页、PDF文件、OFFICE文件、邮件快照、聊天记录、联系方式(如名片)等等,且能做到随时随地调阅,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印象笔记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印象笔记支持所有的主流平台,一处编辑,全平台之间可以同步。同时,印象笔记支持web版和移动网页版,只要能上网的设备均可以在浏览器中打开进行操作,其主要功能包括。
1、用网页剪辑插件保存完整的网页,文字、图片和链接全都可以保存,还可以添加高亮、箭头等标注,支持市面上的所有主流浏览器。
2、搜索是印象笔记最具特色的功能,可以搜索到图片内的印刷体中文和英文以及手写英文,此搜索对PDF文件、Excel、Word、PPT中的中文和英文同样有效。
3、支持任意格式的文件作为附件插入到笔记中,并实现跨平台同步,方便不同平台之间的文件资料管理。
4、支持共享笔记本,允许不同用户之间共同编辑一个笔记本,实现团队协作办公。
印象笔记的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
1、会议记录。在1处保存所有的会议记录,包括白板照片(附模板)。
2、管理名片。用手机给名片拍照,就可以方便地保存和查找。
3、购物清单。使用复选框创建清单,随时增删条目。
4、计划旅行。规划旅行,截取网页、地图和路线图,拍摄风景、小吃,录制声音,可以涵盖旅行中的所见所闻。
5、管理项目。收集项目资料,制作项目计划,并用印象笔记共享笔记本管理团队项目计划。
6、课堂笔记。上课用手机或平板记录课堂笔记,并拍下课堂演示内容,甚至用音频记录上课老师的声音。
7、记录灵感。不管是在办公室,还是坐地铁(公交)时,有好的想法一定要随时捕捉下来,任何好的想法都是从碎片开始的。不过,最好的方法是在做笔记时把五感都记下来,就是把产生灵感心得的场景、声音、味道、情境都复制下来,有了这些东西,以后浏览笔记时才更接近当初的感受。一个人,绝对记不住的就是没有写下来的灵感。
8、收集资料。为自己的梦想不断收集资料,这样实现梦想的路径也会越来越清晰、愿望也会越来越强烈。因为,有理想才不会变咸鱼。
9、证件备份。平时工作中经常需要提供各类证件的复印件,可以在印象笔记中为各类证件建立电子备份。
10、个人创作。有人喜欢自己写点东西,比如王二自己。若要创作,除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外,要准备很多资料。使用印象笔记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开始工作。如坐公交需要20分钟,可以写个大纲;查篇资料然后保存下来。这样,一有较长的空余时间,就可以动笔了。
培训专家讲了个故事。有个徒弟学艺3年,认为自己可以出师了,于是向师父提出请求。师父拿出一只装满石子的碗问徒弟:“满了吗?”徒弟答:“满了。”师父又抓了一些沙子撒进碗里,问:“满了吗?”徒弟回答:“满了。”师父又在碗里撒上石灰,再问:“满了吗?”徒弟点了点头说:“满了!”师父又向碗里倒入一些水,问:“满了吗?”徒弟见状,似有所悟。专家问学员,受到了什么启发。
学员甲:学无止境,技无穷止,无论何时何地,人生都不可以“满”而自足。
学员乙: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每个人都应保持“空杯心态”、“海绵精神”。
学员丙:其实这个碗就像我们的大脑,盛下了大大小小的事情。看似装的很多,但大脑会记不住,如果专注做一件事会收获很多。所以说,我们首先要有空碗的心态,才能让我们学进更多的知识。
学员丁:我们不可骄傲,要……
学员戊:@#%&@&%¥#
专家脸色铁青:TMD,我只是想告诉你们,如果你不先将大的石子放进碗里,你以后永远没机会把它们再放进去了。
【提示】对于工作中林林总总的事件,可以按重要性和紧急性的不同组合确定处理的先后顺序,做到石子、沙子、石灰、水都能放进碗里去。
对于管理者来说,不管是管一个仓库,还是负责销售、采购、财务,时间管理都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时间管理的研究相当久远,犹如人类社会从农业革命演进到工业革命,再到信息革命。相关理论可以分为四代。
第一代理论着重利用便条与备忘录,在忙碌中调配时间与精力。王二在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不禁一脸黑线,这不是自己大力倡导的待办事项清单嘛。泥马,原来自己还停留在石器时代、史前文明……。
第二代理论强调行事历与日程表,反映出时间管理已注意到规划未来的重要性。
第三代讲求优先顺序的观念,也就是依据轻重缓急敲定短、中、长期目标,再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将有限的时间、精力加以分配,争取最高的效率。
第四代理论指出:时间管理的核心不是时间,是管好自己,要将重心放在维持产出与产能的平衡上,这正是柯维在其大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的“要事第一”。
凡有价值,有利于实现个人目标,哦哦,是组织目标的就是要事。可以使用四分法,根据紧急性、重要性将待办的工作分为四类。如果不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事,那只能说,这个人没有目标,或组织目标不明确。
分出要事不是目的,关键是列入工作计划,然后“吃掉这只青蛙”。王二使用的是以周为单位,以重要非紧急事项为中心的日程表,不仅能做到要事第一,还能有充分的自由和灵活性以应付突发事件(版权归柯师傅所有,是柯维哦,不是柯镇恶!)。
1、每周一早上打印1张空白表,若有一些事情是固定时间的,如组织、召开周会,可以直接写到模板上打印出来,就不用每次再写了。
2、从待办事项清单中,选出本周待办的重点任务,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写到表中下半部分【任务】中对应的格里。
3、有一些要务,一般是短时间内完不成的,如写一个报告、做一个调研,因为没办法固定时间或者需要的时间较长,可以写到【本周要务】中,即不固定时间,只要有空余时间就做。
4、表每周一早上填写1次,然后可能会每天更新,因为有了新的更重要的任务。
5、当周完不成的任务肯定不能丢掉,若不紧急就移到下周去处理,不然,周末就别休息了。
6、然后,干吧!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灵感触发图、概念地图或思维地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工具,它用1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它关联项目,其提出者是国际著名的大脑先生——托尼·博赞(Tony Buzan)。
王二当年第一次看到思维导图的时候,惊叹不已。后来用的多了,才反应过来,这不就是一个树型结构吗?而树型结构在分类管理方面的优势是无可比拟的(学过数据结构的同仁想必都清楚)。另外,其实鱼骨图也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的思维导图。
不过,王二发现人们在使用思维导图时有两个误区。一是把绘制方法当作了思维导图的功能。很多人热衷于研究绘制软件、图标样式,研究怎么把图做得好看,却忽视了思维导图的实际功用,喧宾夺主了。二是把思维导图只当作整理信息的工具,对于它在辅助思考、创作方面的用途却了解有限,实有买椟还珠之嫌。
王二认为,思维导图的功能关键就在于其发散思维方面。例如,要准备一次关于货位管理技术的培训,可以做一张思维导图,而不必是写满文字的PPT。把货位管理技术的来历、用途、方法列出重点,只提供关键词即可,在培训的时候直接按图去讲,一来可以尽情发挥;二是有了大纲,不会遗漏要点。
如果做成一个内容比较全面的PPT,人们往往会局限于已经写在PPT里面的内容,很容易变成照本宣科。这种体会,不实际体验是不可能得到的。当然,具体针对培训来说,自己的专业知识必须相当丰富,信手拈来。如果对所讲的内容一点都不了解(设想让一个对物理学没有太多概念的人去讲相对论),那还是做一个全面的PPT更好些,不然真的下不了台。
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举一个写年终工作总结的例子。
1、先画一个中央图像,或直接写上工作总结四个字,指出主题。
2、选择合适的基本分类(可以参考前面《分析维度》里的讨论),对仓库来说无非业务(出入库+存储)、行政(人事+制度+团建)、环境(仓储面积+设备)、其它(需要领导决策的事项+少量的自我批评),把它们当作主要分支。
3、然后放开思路,增加信息。对于每项工作总结成绩。平时空想的时候,觉得没多少,但真正写起来,那可是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啊。大脑对事物有自我完善的趋向,若某个分支内容过少,大脑会自动调动资料予以补充。真的是不写不知道、一写吓一跳、世界真奇妙!
4、编辑并调整思维导图,使其成为一个连贯的整体。
5、现在,坐下来起草第一稿(DOCX或PPT),把思维导图当作一个框架。一幅有组织的思维导图可以提供所有主要章节片段的内容(或PPT某页的内容)。在这个阶段,尽量快速往下写,跳过任何引起疑问的地方,特别是一些涉及用词、数据方面的内容。这样一来,思维会更加流畅。
6、如果遇到了“作家的麻烦”,即思维突然僵硬,就另画一幅图,会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光是画一个中央图就会让文思之泉再一次涌动起来,围绕着文章的主题活蹦乱跳、自由舞蹈。如果又一次感到江郎才尽,可以在关键词和已经画好的图形上面再画―些线条。这样,大脑的天然完善倾向,就会用新的词汇和图像填充这个空白地带。
6、最后,复习一下思维导图,再把报告余下的部分完成。
用思维导图写完第一篇文章后,往往会发现,写文章真的不难!
This guy is lazy,Introduction has not been 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