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总】自研系统是否可行,很多老板都做了尝试,实际结果呢大都以失败告终,既花费了大量成本又耽搁了时间,关键问题是快速发展的企业不能把自己将来的业务场景想清楚,导致自研团队在设计阶段底层架构就会出问题,最终造成业务部门和软件部门不能共力;实话说自研团队开发一些简单的小工具是可以的,但在企业发展成熟前,根据现有流程开发企业运营管理系统都会面临很大风险,相对来说专业软件公司已经是跟同行业里不同的标杆企业合作过,本身已经具备知识沉淀在里面,合作的风险就会降低,无论是成本还是上线周期都会大幅降低,总结如下:专业的事还是得专业的公司去干,大家觉得呢?都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意见
【董】同意,自研失败案例数量远大于外采
【陈总】这个绝对同意,但是也有不少自研成功的,比如华为ERP
【黄涛总】对胡总的这段话深以为然,信息化、或者数字化的前提,是标准化、精益化。很多企业的问题,并不仅仅是业务数据化,而是线下标准化,精益化,只有实现了这个,才有下一步标准线上化,业务数据化的基础;也才进而能够实现数据业务化,通过沉淀下来的数据,可视可知,预警预测,洞见纠偏。自研或者外包,关键是谁能够从独立视角、行业实践、趋势创新、话语权等方面,有综合优势。(以下附个人观点)
肾水-系统,作强之官,技巧出焉。
肾者,藏精之所,主骨生髓。三方物流的第三个痛点,是系统的规划与实施。许多三方物流在架构信息系统或进行产品选型时,往往踩坑无数,售前人员的天花乱坠和包治百病,仿佛这产品你非娶不可,又好像产品经理与你心心相印,这产品就是为你量身定做,非你不嫁。拿来主义和自主研发好似量子纠缠,有时候连项目负责人也不置可否,自主研发不知道要走多少弯路,即便拿来主义,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好容易确定了供应商,定制也好,基于标品的深度开发也罢,需求调研和项目实施更痛苦。物流运营,本身是比较粗犷,而多场景的梳理、规范、优化乃至固化,是个痛苦的过程,也是挑战与争议并存,有项目团队的突破与颠覆,也有实操人员的墨守与抵触。系统上线实现了业务数据化,但在此之前,要先完成流程的适配,确保基于现状和趋势的最优,这里的最优,是兼顾可执行、少走形和最大化输出。 水无常形,利万物而不争,最合适的系统,应该如水,无感而润物,适配各种场景;又如内经所说,“作强之官,技巧出焉”,系统是三方物流运营层的集大成者,藏着三方物流的know-what与know-how。
【Bella】我觉得这是两种不同选择,每种选择都有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概率可能差不多。关键还是每家公司想解决什么问题,用多少投入,又愿意为这个选择承担多少风险。比如自研,考验业务输出需求的能力,考验开发团队的专业性,但公司做这个选择,必然是有一些倾向在解决个性化需求;外采,考验合作伙伴是否能足够支持,选一个系统是5-8年的大事情,很多企业也担心合作伙伴一开始看似专业,价格合理,进入维护期却找不到人,各类需求开发也跟不上。所以每种选择都是有利有弊的。以上个人愚见
【顾总】一套行业软件,需要沉淀行业最佳实践的。我的有限的业务知识,基本上是从SAP这套软件里学的。但也带来了一个坏毛病,就是看到一些自研的软件,就不想深入了解,逻辑混乱,不成体系。总体上讲,流量转化为订单这个层面的自开发是可以的,涉及到供应链这个层面的,还是要有沉淀行业最佳实践的行业软件作为基础,毕竟想要靠自研体系的几个产品经理,不大可能有能力把业务逻辑、系统逻辑都自成体系的。
【肖总】这个还要结合业务侧和操作侧的需求,有时是后期提出来的,造成底层架构的重构也是时间成本的巨大浪费。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肯定会减少时间的投入,对于一些大型企业又担心受制于人,这个需要双方创新解决,方便企业后期自己更改业务流程,又要避免开发软件企业核心技术的泄漏,这个需要大智慧。
【***】确实是这样的,就例如我们现在得企业本身是一家生产制造与贸易型企业,对信息化需求也就是能把当下得需求说清楚,自己组建了研发团队,本身研发团队得成本高于其他岗位,然后后续规划不清楚,实际耽误的时间与成本不如交给成熟的公司做了。考虑到数据问题,我们准备不要研发团队然后换成2个有经验的项目经历对接公司需求,同时管理委外项目。
【单总】我发表一个不同的看法,也希望各位指正,我碰到一个用户,五金行业,基本都是非标品,找唯智干了一年半,项目始终没办法上线,后来唯智没办法,退出该项目;老板直接把亚马逊的一个团队挖过来,亲自打造他们的供应链系统
This guy is lazy,Introduction has not been 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