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老窖合同物流项目
信息化案例
关键词:北京富通维尔、泸州老窖、成品酒、合同物流、信息化、案例
一、项目背景
中国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物流)与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泸州老窖)基于成品酒的合同物流项目,于2011年07月份正式启动。该项目以泸州老窖特曲、头曲类高中端成品酒的销售物流业务为主要服务对象;以中国物流在全国的四十多家分公司为物流网络平台;通过建立一个销售物流中心(泸州酒业物流园)、两个二级RDC(重庆、成都)、五个三级RDC(北京、沈阳、南京、广州、乌鲁木齐);实现覆盖泸州老窖全国各类经销商(客户)的销售物流业务服务。主要服务内容包括干线运输(含公路、铁路、水运)、区域内转运、仓储、装卸以及流通加工作业等。年货物吞吐量达到70万吨。
二、信息化之前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在项目正式启动之前,中国物流就与泸州老窖有过业务关系,但这些业务都是单纯的货物运输或者仓库业务,没有上升到合同物流的层次,合作双方对物流信息化本身并没有投入太多的关注。由于该项目是基于双方多年在业务上的信任关系,没有更多的考虑到合同物流业务与单纯的运输业务的区别,更没有把信息化工作摆在支撑合同物流业务的必要高度;所以直到该合同物流项目正式启动,都没有信息化的正式介入;甚至在业务流程里,都是通过传递纸质单据来驱动整个业务的运作。没有信息化管理的业务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信息反馈滞后以及业务跟踪和统计困难。虽然后来通过采用即时通信工具传送消息和报表,但依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该项目启动初期,属于边申报、边建设、边运作的三边项目。在基础工作的准备上,也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尤其是在人员招聘上。该项目的位置在泸州酒业园区,距离泸州市区有二三十公里。一方面是项目启动初期严重缺少熟悉合同物流业务的项目经理;另一方面是缺少熟悉仓库和运输现场业务管理的操作员工。人员的不熟练也是导致在业务开展初期困难重重的很大原因。
基于上述两大原因,造成了项目运作初期的一系列不顺畅,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业务流程安排上,由于信息无法实时传递,整个项目的各个岗位之间,是串行工作,而不是并行工作。也就是说,下一环节岗位的员工必须要等上一环节岗位员工的工作完成,才能开始其工作,由此大大增加了整个合同物流的作业时间。项目初期,从获得销售订单指令,到货物实际装车发出,整个作业时间要四天左右,达不到客户所要求的三天以内发车的最低标准。
2、由于是串行作业,大量的作业不得不被安排在夜间进行。为了保证项目进度,有些岗位的主要工作被安排在夜间,经常要到晚上十一二点甚至凌晨两三点。比如计划岗位整个白天都在接收客户指令,并作出调度与装车计划,要到下午四五点才能完成当天全部计划;而制单岗位接到当天计划后,只能在晚上制作各种销售订单、出库指令单、装车单等。第二天运输组接到指令单后,安排货运车辆,等车辆到达仓库时,一般已经是下午,仓库的出库作业又被大量延迟到夜间操作。夜间作业导致员工疲劳、劳动效率与劳动积极性大大降低,人员流动频繁;造成了很严重的恶果。
3、由于信息反馈的不及时,以及没有信息管理手段,导致各方面的工作容易出错。仓库每天下午六点汇总库存报表给计划部门,但这些库存里没有扣除掉当天晚上要出库的货物,计划部门第二天依照库存数据做计划的时候,数据已经不准确。而依照不准确库存做出的计划,很容易导致车辆到仓库装货的时候发现仓库里货物不足。由此造成的错误处理等一系列无效作业,并且带来了混乱。
4、仍然是由于信息反馈的问题,车辆到达仓库区域后要等排单人员确定出货仓库,而不是事先就确定了出货仓库。由此造成仓库现场大量货车的无序排队现象。以及装卸人员趁乱向司机索要所谓额外装卸费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业务现场混乱、嘈杂,干扰了业务正常运作,影响了公司形象。
5、由于仓库现场管理人员缺乏经验,仓库内部管理比较混乱。一方面,仓库内部没有规范的货位划分,没有形成规范的描述货物位置的用语;另一方面,迫于生产线压力,对于进出比较频繁的商品摆放比较混乱,同一种商品可能分散摆放在仓库的多个地方。出库时,找不到货或者出错货的现象时有发生。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规范化的货位管理模型,同时又要降低库管员对货物定位的管理难度。
图二、信息系统上线前物流运作流程简图
三、信息化推进情况
(一)信息化的主要目标
鉴于项目初期运作的困难以及出现的问题,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信息不及时以及员工对业务不熟练,导致整个业务操作过程磕磕碰碰。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信息反馈不及时不准确、信息沟通不顺畅;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降低现场管理难度,使得无业务经验的员工也能快速进入角色、熟悉现场业务管理,这是本次信息化项目的最大课题。
(二)信息化推进思路及关键点
从整个业务问题点来看,信息反馈不及时不准确集中体现在仓库入出库业务上,不管是因为业务流程问题还是因为员工管理能力问题;解决问题的核心,是通过仓库管理系统(WMS)实现库存数据的及时准确更新,并且通过简单有效的途径分发到相关的业务岗位(计划组、制单组、运输组、各项目经理、总监等)。
1、由库管员操作电脑入出库业务,实时更新系统库存,并提供在线实时查询库存的功能给各个相关部门,保证了各业务环节数据的实时准确更新。
2、计划和调度组根据实时准确的库存,安排出库和装车指令,大大提高了计划的准确度,降低了因为库存不准确造成的计划错误。
3、计划组下达的出库和装车指令,仓库和运输现场的管理人员能立刻通过系统看到,减少了等待时间;几乎可以在每个计划下达的同时,安排车辆调度和仓库装卸作业。并行作业可以大大缩短作业时间。
4、仓库组接到出库指令后,可以事先确定货物所在的仓库,车辆到达后不用再等待,减少无序排队的时间。
5、通过完善的仓库软件管理体系,建立标准的货位管理模型以及入出库管理流程。通过该流程来规范和约束现场管理员的操作,提高了入出库作业的效率和准确度,减少了出错货的几率。
图三、合同物流仓库管理系统(WMS)流程示意图
(三)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及应对策略
1、通过应用“云服务器”,大大缩短系统搭建时间。
项目从2011年07月份启动。但因为是三边工程,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在接到紧急启动信息化应急预案的时候,信息化准备工作基本为零。这时候,如果通过传统的方式采购服务器、建设服务器、托管等一系列工作,要消耗将近一个月时间;而项目是不等人的,如果拖了一个月的服务器搭建时间,有可能项目运作就会崩溃。通过租用公共云服务器平台,大大缩短了搭建时间;原本需要一个月的时间,缩短到一天之内完成。租用云服务器平台与传统的搭建物流服务器平台相比,具有周期短、维护方便、可扩展性强、安全稳定等特点,适合绝大多数合同物流项目的信息化建设中基础平台搭建工作,值得借鉴。
2、现场网络基础差,实施人员要掌握信息化的十八般武艺。
仓库信息化,远远不只是实施软件的问题,有客户协调、人员沟通、业务调整等。本项目仓库是距离泸州市二三十公里的偏远地区,电话都难通,更不要说网络。而从泸州老窖厂区迁出的网线,带宽不够,且经常容易掉线,网络条件非常差。尝试过电信的无线网卡,仍然是因为地远偏僻,信号不稳定网速太慢而放弃。而所在的物流园区没有预先规划任何网络布线。实施人员现场申请光纤专线,并且在两天内开沟挖槽,搭建起基本的网络通道,保证信息系统的顺畅稳定运行。
图四、现场网络布线的“专业”队伍
3、通过流程改造建立自动追责机制,保证流程自动良性运转。
- 关于数据及时准确的统计问题,在没有信息化的情况下,每天一次的信息汇总有非常严重的滞后;
- 而在信息系统上线后,信息反馈和统计交给了系统来自动处理,但由于仓库管理人员上交实际作业单据的时间也有一定的滞后(大概2到3小时),且开始时库管员经常遗漏单据。通过制度约束(奖惩制度),有一定情况的缓解,但这种约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库管员因为不理解不支持信息化工作,造成数据录入不及时甚至遗漏。通过流程调整,将“推动式管理”,变成“拉动式管理”;
- 不是由制度来约束员工应该怎么做,而是由关联岗位之间互相约束,让整个过程自动运转,自动核查,形成一个良性互动机制。
- 针对库管员不及时上交实际作业单据的问题,我们对开具出门条流程做了一点微调,出门条只能系统打印,且盖公司章。而打印出门条的依据是看到了实际出库完成单据(有库管员签字盖章)。这样如果司机出不了门,就会直接去催库管员提交单据。这样,通过系统打印出门条的限制,就形成了自动追责机制,让库管员无法以其他理由推迟或遗漏实际作业单据。当然,良性运转机制不仅仅是通过流程里不同岗位之间建立的约束关系,还包括通过信息系统建立可量化的绩效考核指标;库管员从接到出库指令开始,到提交实际的作业完成单据,系统自动计算之间的时间,并作出作业效率的考核数据。
2019-01-30 09:18
2018-01-10 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