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波次出库是企业物流活动中针对批量订单的一种集合作业的模式,旨在减少拣货路径,从而提高订单配拣效率。根据流程来分,其分为先拣后分以及边拣边分。
1、先拣后分
将波次单中的各货品汇总数量进行拣货作业,拣货完成后将货品搬运到专门的分货作业区,作业人员将货品根据各订单所需要数量分货到各订单包装箱中。
2、边拣边分
一般采用拣货笼车,在笼车上有很多个货格,每个货格代表波次单中的某一个订单,拣货人员手推拣货笼车进入拣货区进行拣货,一边从拣货位上将货品拣出,一边根据各订单的此货品的要货数量将已拣货品放置到各货格中。
期间很多系统设备商都有鼓吹各自的优点,然却有《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述的遭遇,各有各的目的罢了,效果如何,还应当事人来描述来的准确。故针对这个问题,向物流知库的业内朋友求教,其间感谢谭冲,范剑斌,“磐石”,Sweeper chen,李鑫,罗文的分享。
以下为讨论原文:
范剑斌:
wms支持边拣边分的历史比先摘后播的历史更早。边拣边分由于要求操作笼车分拣,需要更宽的拣货通道,任务完成时间长导致多个任务并行会出现更严重的互相干涉,拣货笼车笨重导致拣货人员携行负担重,非特殊业务场景不推荐使用。
边拣边分在电商领域这些年被抛弃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做不了大波次,一次搞二十个订单就算多了,集中摘果效率体现不出来,再加上前面的那些问题,就显得更鸡肋。
磐石:
如果要求存储经济和分拣准确率可以用二次分拣,要求效率可以用边拣边分,然而当二次分拣一个波次的订单量达到一定数值后,二次分拣的整体效率比边拣边分慢不了多少。(边拣边分的分检车,拣货的时候确实没有购物车来得方便)
范剑斌:
边拣边分要准备专用的格子车,我见过一个仓库准备两百多台黑压压一片的,大部分时间都要找地方堆着用不上。
Sweeper Chen:
边拣边分一直都有,国内工人比较爱使小聪明,差错率高,反而不如先拣后分。
江华:
我们之前用边拣边分,后面不用了。
范剑斌:
边拣边分比起先摘后播,还有一个风险集中的问题,双十一用边拣边分,复核环节发现的异常能让你崩溃。其中差错主要在分错,不在摘错。
磐石:
我们今年双十一先拣后分,验货时,人工错误为零。很舒服,很顺畅。
李鑫:
边拣边分本质上是按订单类别拣选,如果在订单拣选优化时能把一个小区域就能满足的订单聚合,做边拣边分会高些。如果订单是跨区域的,那做波次批拣,再播种合流,效率会高些。
范剑斌:
先摘后播可以降低拣货环节的操作难度和提高摘果效率,方便更多人参与进去,而且可以做大波次,比如80个订单,播种环节可以通过电子标签辅助提高准确率和效率,提前发现拦截拣货异常,基本可以做到复核无差异。
李鑫:
促销爆款单品订单,预包装直接贴面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式。
罗文:
我们也没用边拣边分,一个波次做不了几个订单,推着那么大一个车,行走的速度下降了,效率并没有搞上去。
磐石:
我们是服装,最近做过测试,3个波次,20个订单,均单深度1.82的情况下,边拣边分175件/每小时,先拣后分125件/每小时(拣货210件/每小时,分拣280件/每小时)。测试的时候可能效率还不错,但如果是跑一天,就不一定了。时间越长,订单量越大,先拣后分的优势越大。
罗文:
目前用先摘后分,一次72个订单
范剑斌:
我们播种一个小时一个人基本可以到200单,2.5件。料箱供应和播种完成后订单篮取走,都有专人,异常单播种完在播种墙就由系统识别出来了,直接分流到异常组。这么做有点人海战术的味道,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播种墙的设备利用率。
李鑫:
边拣边分的小车也有不同,有什么都没有的精简版,有可以称重,RFID读取,条码扫描的电动车版。
Sweeper Chen:
我们在上海耐克仓用语言边拣边分,一次12个~16个订单,人均每小时160双。之前在大东鞋商边拣边播大约300双/每人,那些小伙推着车跑得飞快。双11可以冲到400.
范剑斌:
后台比的是算法,同样先摘后播,订单聚合算法和路线规划做得好的,效率就能比没算的高出一大段。播种也一样,动态分配的比静态分配的效率又高出很多,人也舒服,不会在播种的时候像织布一样来回窜得头晕。
经过大家的讨论,相信业内朋友多少可以了解一些来龙去脉。边拣边分由于机具原因,适合小区域的体积较小货品分拣,且当订单量达到一定规模,先摘后播的作业模式的效率会越发凸显,且在纠错复核上也有明显的优势。故无论是边拣边分或是先摘后播,都应结合企业特点取舍,而非一味复制。在此再次感谢大家的分享。
read the whole passage
Collapse full 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