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库盘点方法改革
自动库盘点,是有其自身属性的;很多系统,都是让托盘/料箱 从货架里出来,到一个指定的出库位置,然后电脑或PDA做盘点确认,再回库;
这种方法,有3大缺点:
1.时间太慢,每个堆垛机的所有托盘出来一次再回去一次,非常非常的慢;基本是1,2天都可能做不完;
而且这样成本也太高,消耗太多的电量和人力时间;
2. 托盘和货架不符的盘点不出来, 比如:
1.无库存记录的托盘,永远盘点不出来;
2.货架上条码错位的盘点出来因为无任务,可能走不到盘点站台;或者交叉错位,盘点时正好矫正,这样就发现不了问题;
3.托盘出出入入的盘点,可能产生新的跟踪错误;也就是本来正确的,经过你的盘点,搞不好回去反而有乱了;
笔者认为的自动库的盘点方法,要结合立体库的特性来处理,而不要想当然用传统的出库再回库的笨重方法;
具体方法分两步:
1.粗盘;
2.细盘;
1.粗盘的方法:
1. 把货位托盘分布图打印出来,或者手机对着电脑分布图拍个照片(当然做个手机app或者在手机上网页显示就更好); 2.把堆垛机关闭,人进去看着分布图对照真是的货位,看看电脑里记录的分布和时机分布是否一致;
这个对照起来非常快的,一般1个堆垛机,5~10分钟就足够对照完了;如果多台堆垛机,可能一人负责一台,很快搞定;
这个粗盘的目的,实际上就是把堆垛机可能空出重入的风险给规避掉;因为之前如果认为干预过,可能有会这个问题;
当然,既然粗盘了,其实,这里可以稍微细化一下,比如下面1,2层的,因为能看得见托盘条码,可以顺便对照一下;
如果有再配个望远镜就更好了,估计能看到3,4层;一般一个堆垛机也就10层左右,加上货位分配一般都优先放在下层,这样就可以对照一半的货位和托盘关系的准确度;
2.细盘的方法:
1.建立一个列表,把当前堆垛机巷道内的所有托盘和货位的关系数据都放进去,因为前面粗盘过,所有这个对照关系应该基本正确,就算不对,也不会是空出重入的异常,所有后面的堆垛机动作时,不会因为空出重入报警;
2.人为关闭堆垛机,进入1个或两个人,利用RF依次扫描第1层的托盘,显示库存货位等信息,判断是否有误,如果有误,记录差异信息;每盘点确认一个,上面列表中对应的记录就删除掉,表示盘点完了;第一层全部核对完成后,开启对堆垛机,堆垛机会自动把盘点完的一层托盘全部挪走,把最近的未盘点的1层以上的托盘挪到第一层,全部挪完后,堆垛机停止动作,这时候再人为的关闭堆垛机,进入盘点第一层;
这里有两个问题:
1.如果货物太满,是不是没法转移,其实只要有一个空货位,就可以做转移;小时候,我们常玩的拼图游戏,就是一格格打乱的拼图,只留一个空位置,可以互相移动,最终可以拼正确,这里堆垛机的转移道理是一样的;
2.每层要关闭堆垛机一次,太浪费了,其实对于托盘库,第二层一般也是看的清楚的,我们可以两层一起移动;如果对于料箱库,甚至可以看到4层,我们就以4层为单位;这样移动的次数可以减少;
这种细盘的好处有两点:
1. 盘点人员可以利用起来,可以多人同时盘点,传统的方法,只能一个一个的盘点;而且盘点人员可以集中盘点,轻松一些;
2. 堆垛机路劲少了很多,因为不出库再回库,货位间移动要少走很多路;省电;而且相对在输送线上兜一圈,故障发生的概率也低多了;
当然如果堆垛机少,比如只有2台;那么必然堆垛机货架的其中一面是在外侧的,人可以看到,并直接在外侧拿RF盘点,这样的话,就可以不关闭堆垛机;
把最下层作为盘点基础位置,盘点一个,堆垛机自动它挪走,更换其他的,盘点人员继续不用在该位置等,继续盘前面的位置,
这样,一个操作员,可以先从最左边盘点最右边,再从最后边回到最左边,
这样效率也很高;这就是类似于以前中学华罗庚的一篇运筹学的文章,
边烧水边洗杯子;水烧好了,杯子也洗好了;这里堆垛机自动换货的同时,我们可以盘点其他的,把换货和盘点操作作为两个并行的独立操作;
当然,上面说的盘点也是全面盘点,其实正常时候,都是做局部盘点,局部盘点有两种可能性:
1.怀疑某个托盘有问题;
2.把某个批次的托盘全部盘点;
这种局部盘点,用货位间移动再好不过了;我们把这些托盘挪到第一层的连续取货内,尽量使人在外面就能看到的位置,这样盘点就轻松多了;
最关键的还是那句话,让托盘从库里面翻山越岭的出来,再跋山涉水的回去,进入那么多输送机,也增加了再次出错的风险;
No comment